假如國際資本市場也選美,“花魁”肯定非中國股市莫屬。2006年我國滬市股指以全年上漲130%居全球股市漲幅之冠,股市多年的死寂終于迎來“蘇醒”的一天,很多人相信2007年股市繁榮還會繼續,大多數普通投資者希望今年能抱上“金娃娃”。
乘著股市的東風,各家
銀行紛紛在新年推出多種理財產品,記者瀏覽多家銀行宣傳廣告發現,今年宣稱預計年收益能達8%甚至16%的高預期收益理財產品比比皆是。
不過,多名專家預測2007年股市很難出現2006年那樣的暴漲行情,也有報道中指出,股市持續的火爆使一些錯誤的投資傾向開始在投資者頭腦中滋生,眼下的理財市場已經嗅出了一點點賭場氣息。
“亂花漸欲迷人眼”,一個投資者在名目繁多的理財產品之中應該怎樣理智選擇呢?
記者聯系了荷蘭銀行專業理財師王爽,他認為貿然投資“高風險”產品的行為不值得鼓勵,投資者還是應該謹慎行事,“把眼光放在‘水資源’、‘房地產’等比較穩定的固定收益型理財產品上,應該是個穩健的選擇”。
根據研究,隨著工業化、都市化進程的加速,全球對飲用水的需求不斷上升,但全球范圍內對水務行業的基建嚴重不足。全球對整個水供應鏈的投資將從現在的每年750億美元上升到2025年的1800億美元。因此,荷蘭銀行認為,水務行業將成為最具有投資潛力的業務之一,預計未來5年將帶來每年高達15%的增長。如一款“水資源股票籃子掛鉤結構性存款”產品,一般從全球精選五家著名水務公司股票作為投資對象,消費者在結構性存款到期拿回本金的同時,還能夠穩定地獲得水務業增長帶來的良好效益。
中國房地產價格長期居高不下,與此相關的股票價格也是只漲不跌。SOHO總裁潘石屹在1月5日“2007年和諧地產高峰
論壇”曾說:“我覺得什么都沒有變。每年進行一次宏觀調控,去年調控今年照樣調控,只是從八條變成了六條;房價在上漲,去年漲,今年照樣漲;土地稀缺,去年稀缺,今年照樣稀缺;成交量上升,去年升,今年照樣升。最后,房地產相關的股票價格跟房價一樣也在上漲,我沒看出來有多少變化!
此外,投資“房地產”理財產品不像“炒房”,“炒房”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按目前來看,一處房地產就要花費百萬巨金,而“房地產”理財產品的門檻只是25萬人民幣左右,并且它的收益率不會比直接產品差。照此看來,投資指向“房地產”理財產品也是不二之選。
盡管成本更小,風險也有所降低,但同樣能享受到房地產升值帶來的收益,也避開了房地產投資變現、周轉難的問題。 例如某外資銀行的“房地產行業精選基金籃子掛鉤結構性存款”產品,最近三年的歷史收益約為113%,回報率可謂豐厚。
不過,目前這些產品只在少數幾家外資銀行銷售,而且都以外幣銷售,例如匯豐、荷銀等銀行的產品,投資門檻一般為2.5萬美元或歐元。好在目前換匯方便,投資者將手中的人民幣換成外幣即可。(記者:其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