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節長假開開心心地將自己的收入用于消費后,平凡的工作日又回來了,大眾需要重新認真規劃自己的積蓄。“你不理財,財不理你”,理財專家表示,做個合格的理財“操盤手”,讓節后及全年的收入“錢生錢”,是現代理財的核心思想。
■瞄準目標,預防風險 選擇適合個人的理財產品是現代理財的第一步。專家指出,選擇理財產品以投資收益翻番所需的時間作為衡量標準。實現家庭財產的增值,應根據家庭和家庭成員的風險承受能力,選擇自己可以承受的理財產品,而非單純的高收益、高風險品種。
中國工商
銀行廣東省分行的張先生告訴記者,根據平均年收益率,投資收益翻番所需的時間從短到長分別為開放式基金、國債、人民幣理財、定期存款。當前一年期定期存款稅后利率為1.8%,假設利率保持不變,則本金翻倍所需時間約為40年。“人民幣理財”是銀行推出的固定收益類人民幣理財產品,1年期產品的年平均收益約3.2 %,本金翻一番所需的時間為23.7年。如果選擇國債,加息后的3年期憑證式國債的利率為3.37%,本金翻一番的時間為21年。目前開放式基金的業績參差不齊、風險較大,根據歷史經驗,基金的年平均收益率達到8%并不難,其本金翻倍時間約9年。
■學習充電,科學理財 2006年的投資市場火爆異常,且不論一路高歌的股市,即使那些與股票掛鉤的基金及相關理財產品,都讓投資者賺得盆滿缽滿。不過,廣東工行的理財專家提醒讀者,投資市場的行情起伏漲跌是正常現象,理財者應多了解金融常識,充分學習盡可能多的投資理財技巧,在投資的時候保持理性和冷靜,才能在投資理財中享受喜躍。
專家認為,目前將積蓄用于投資理財的人士普遍存在三個不良的觀點。首先是把投資理財當作儲蓄,甚至把家庭中用于養老防病、緊急情況消費的預防性存款全部用于購買基金和股票,誤將基金和股票視為高收益的儲蓄。第二個誤區是把投機當投資,僅僅關注個別投資的收益,無視投資大環境的判讀,因而產生了強烈的投機心理,“投機的小投資者通常心理承受能力是最差的”。第三個誤區是把理財當發財,“2006年火爆的股市讓家庭理財者誤以為‘牛市’是永遠的常態,購買基金或股票穩賺不賠,忽視了投資的風險性”。
■做好“操盤手” 廣東工行的張先生指出,投資是理財增值的重要手段,“長短結合,見好就收是理財增值的根本原則”。
專家指出,理財者并非專業的長期投資“操盤手”,在投資時首先要確立收益目標,做到“見好就收”。很多初投資的市民在操作股票、基金業務時,從未設定拋售的上限和下限價位,即預期收益目標。一旦行情看漲,只會不斷加倉入市,不知道什么時候該買什么,什么時候該賣什么,“行情一路看漲其實意味著風險正不斷增大,見好而不收往往會導致竹籃打水的結局”。
面對以家庭財富增值為目標的理財投資者,專家指出市民可以將積蓄適當用于長期投資,選擇了由基金經理專業打理的開放式基金產品,無需每日了解行情。“做好基金的長期投資準備,在股市處于牛市狀態下,收益才能達到最大化。定額定期投資法是較佳的開放式基金長期投資策略,這種辦法通過平攤成本,可有效降低風險。”
此外,專家還建議理財者要做到心中有數,不能人云亦云、盲目跟風。張先生對記者說:“別人賺錢不能眼紅,你也不了解人家是長期投資還是短期入市。自己在不了解一種理財產品的情況下盲目入市,對投資對象缺乏足夠的了解,往往在遇到市場波動時隨便低位套現,損失就大了。”
最后,投資有風險,理財還要預留充足的生活費用和緊急消費積蓄,一旦投資受阻,也不能影響基本日常生活的需求。
■新年做基民,理性做規劃 記者獲悉,春節前,建信、匯添富、華富等5家基金公司的新基金發行已獲得證監會的批準,新基金將于春節后陸續發行。國內的基金行業從1998年起步,經過8年的規模擴充,截至2006年年底,已經開業并發行了基金的基金公司為52家,基金總數達280只,開放式基金的資產規模達到8607億元。2005年年底,開放式基金的資產規模僅為4797億元,一年增值3810億元,可見中國基金行業在2006年獲得長足的發展。
相比于股市的高風險以及其它理財產品的低收益率,投資基金具有收益可觀、風險易被市民接受的特點。在機構投資者迅猛發展的現實中,缺乏信息和研究優勢的中小投資者,依靠個體的力量已很難在股市、
外匯、
期貨等投資領域獲得理想的收益。新入市的基金入市者,應掌握相關的投資知識,樹立正確的理財觀念,根據風險承受能力挑選適合自己的基金產品。
專家指出,基金是個人理財的合適產品載體,宜于長線投資。在2006年基金賺錢的效應驅動下,2007年國內基金的規模仍將擴容,是國內基金滲透率逐步提升的一年。
節后理財,投資者應在做出基金投資決策前,對自己的收入情況、財務狀況和風險收益承受能力等因素進行詳細評估,然后根據個人以及家庭的承受能力選擇合適的基金,這將走出新年成功理財的第一步。
另外,專家提醒理財投資者,投資基金要做好長期投資的準備,并不適宜像股票一樣進行短期波段操作。基金賺錢的辦法,實際上是對股市中的中長期戰略投資品種進行優化布局,借助基金公司的信息優勢,挖掘優質上市公司,進行堅定、持久、持續的投資,這樣才能實現穩健、可觀的投資業績。個人投資者若頻繁買賣基金,將提升交易成本,喪失已有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