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民晚報 據(jù)說,有一則促銷廣告,上面寫著:買一箱啤酒,送20斤飲料。后來,有人買了一箱啤酒,要求商家“兌現(xiàn)”時才知道,其實是“送2聽飲料”,商家故意把“聽”字中的“口”字偏旁寫得很大很圓,并與“斤”拆開寫,誘人上當(dāng)。 有些商家“歪點子”很多,喜歡在廣告上玩“花頭”,自以為這是生財之道和“理財竅門”,其實這是歪門斜道。像上述這種例子還有很多,比如,明明是6-8折,寫成6.8折;還有“買房子,送家具”,其實是“幫你運送家具”等等。 我想,商家耍這種“小聰明”,人家是“一次性上當(dāng)”,而自己卻是一輩子的“不良記錄”。 我們知道,在理財中應(yīng)該計算成本,其實,“失去誠信”就是最大的成本。有的人只算“小賬”不算“大賬”,眼睛只盯著“蠅頭小利”和眼前的利益,這種思維方式是理財中的大忌。我們在理財時要注意兩點:一是必須進(jìn)行“成本計算”,二是應(yīng)該考慮“長遠(yuǎn)利益”。因此,作為商家來說,不能靠“歪點子”來吸引顧客,要真正做到“君子理財,取之有道”。 作為我們消費者來說,要避免上當(dāng)受騙,實現(xiàn)自我保護(hù),對廣告也應(yīng)該有一種“懷疑態(tài)度”。比如,筆者不會輕易相信廣告,我在買東西或消費時,總是要通過詢問,對廣告的內(nèi)容加以確認(rèn),必要時還要進(jìn)行“取證”。我想,這樣才能杜絕廣告中的各種“花頭”,最大限度地降低自己的采購和消費成本,真正做到在消費中理財。 作者:夏伯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