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第一財經 > 理財 > 正文
         
        投資理財要學會防范風險
        發布日期:2008-1-26 13:58: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據報道,上海投資者毛先生一年前購買了浦發銀行發行的匯理財2007年第一期F2計劃——12個月人民幣產品,將于今年2月1日到期。

          而之前與理財經理通電話時,他被告知產品的預期收益可能為零。

          中國進入了全民理財的時代。在剛過去的兩年時間里,老百姓的理財意識得到爆發性提升,然而,理財市場和老百姓的理財素質卻未能同步提升,由此才出現投資者和浦發銀行都覺得自己受了委屈的尷尬局面。

          銀行業人士稱,浦發絕不可能是故意給投資者“挖坑”,不可能以犧牲投資者利益來換取自己的收益,因為這事關銀行聲譽和回頭客。如果銀行故意拿一款高風險、零收益產品“忽悠”投資者,那純粹是拿自己的信用玩火。

          在否認“主觀故意”的同時,也有銀行人士稱,銀行現在都是金融超市,給老百姓提供各種金融產品和服務,具體買什么產品和服務全由消費者決定。

          但這不能算理由,銀行不能推掉進貨“把關人”的責任。即使是一家超市,它也得為商品的質量負責,貨架上不能放低質高價甚至假冒偽劣的商品。

          那么,銀行的把關水準又如何呢?浦發本款產品賭的是招行和建行股價“同漲同跌”。即使一個A股散戶也會覺得這種想法很幼稚。然而,身為上市銀行的浦發卻在與之相關的國際期權交易中失了手。看來,投資者不能迷信中資銀行理財產品的設計能力,一定要仔細研究產品的條款和細節。

          據了解,與浦發這款F2產品類似的是,國內中資銀行結構性理財產品的背后都是和境外金融機構做期權交易,買的是境外金融機構設計的產品。在這種交易中,中資銀行沒有定價權,只能掙到“毛毛雨”一般的微薄費用。這既是廣大中國投資者的悲哀,也是中國銀行業的悲哀。大小中資銀行陸續成功改制上市,在股市上風風火火,其市值今天趕超匯豐,明天趕超花旗,而在基本的金融服務和產品上卻只是如此水準。

          如果2007年是居民理財意識的覺醒元年,那么2008年就是居民理財風險教育的一年。理財人士表示,市民購買理財產品時,最好根據自己的投資理解水平,選擇適合自己風險承受能力和心理預期的產品。

        李若愚 《市場報》
            匿名發表·
        評論內容:
        (最多300個字符)
          查看評論

         上一篇:理財要學會抓大放小 下一篇:理財白癡1年賺50萬 信奉“折騰才能賺錢”

        相關新聞

         

        焦點圖片
        再也跌不起了!俄羅斯 美軍宣布“華盛頓”號
        最新資訊

        ·9月27日熱門品種點評
        ·彝族“摸奶節”女孩上街隨便讓人摸 
        ·五種好命女面相(組圖) 
        ·二十年過去,我們才真的需要這部《丑陋
        ·砍價公司現身
        ·從未見過的“精靈”世界 
        ·中國民族風 
        ·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洋妞 (組圖) 
        ·《男人裝》新寵新聞女郎 郭易 

        經典美圖

        從未見過的 中國民族風 大自然的神
        洋妞 (組圖 《男人裝》 看了以后丟
        難得一見的 探秘人間天 4300年的英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廣告服務 | 委托買賣 | 意見建議 | 友情鏈接 | 網站導航
        Copyright©2008 JiBI.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集幣在線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