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豬年被人們稱為理財年,投資理財的家庭和市民在這一年中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進入鼠年,雖然投資渠道越來越多,但在股票、基金等投資風險不斷加大的情況下,建議對理財缺乏專業知識的普通市民建立一個包括儲蓄、銀行理財產品、保險、黃金等多種方式在內的投資理財組合,作為穩妥的理財選擇,分散投資風險。
應優先考慮固定收益產品
近期股市的震蕩讓不少入市不久的新股民深切體會到了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的金玉良言。市民鄭先生告訴記者,自己去年原本已經在股市獲利2萬多元,沒想到由于近期股市下跌,不但使收益損失一空,就連本金也賠進去不少,“收獲”了不少教訓的鄭先生遂決定從股市抽身而出,轉而購買風險較小的國債。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由于近期股市震蕩下行格局暫未改變,許多投資者開始傾向選擇收益相對比較固定的產品,其實,對于對理財不是特別精通的市民來說,購買國債應該算是一個比較穩妥的投資方式。
最近,中國人民銀行發行了2008年第二十期、第二十一期中央銀行票據。第二十期中央銀行票據期限3年,為固定利率附息債券,按年付息,第二十一期中央銀行票據期限3個月,最高發行量240億元。相對于在銀行存定期存款而言,選擇購買國債,利息比定期存款高很多。即使升息,投資者也可選擇提前支取國債再選擇更高收益的理財品種。作為長期性、低風險的理財產品,國債恰好可以成為家庭理財中的“防守型”理財保障。
“保障+理財”將成投資“避風港”
一位正在保險公司辦理保險業務的劉阿姨告訴記者,她跟老伴都是退休教師,兩個人每個月的退休金加起來有八千多元,扣去基本生活費等支出,平均每個月有四千元的結余,“年齡大了,也不知道該怎么理財,干脆買保險,在保障的同時還有收益,畢竟對于我們老年人來說,賺錢是第二位,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劉阿姨笑著說。
據記者了解,兼具收益與保障于一身的收益類險種一經推出,便備受市民追捧。收益類險種一般品種較多,它不僅具備保險最基本的保障功能,而且能夠給投資者帶來不菲的收益,可謂保障與投資雙贏。“保障+理財”是吸引市民的一個主要方面,也是投連險產品的一大亮點。投連險的保障功能是許多投資者看好的一大賣點,投資的同時一部分錢用來購買保險,投連險所針對的方向很廣泛,除了基金以外還有債券、銀行的大額存款等。風險比投資股票、基金低一些,收益相對較少,但是突出了其保障的功能。
投資黃金收益不可小視
隨著黃金期貨的推出,黃金無疑會成為鼠年一個熱門的投資品種。鑒于巴基斯坦、伊朗和伊拉克緊張局勢的擔憂、美元兌歐元面臨嚴重下行態勢,近期黃金表現異常搶眼,上周五現貨金最高達到了950.2,逼近一千美元大關。
近期,黃金價格節節攀升,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把資金投向黃金,成為新的“淘金一族”。市民李先生就是其中之一。黃金期貨尚未開炒,李先生就搶先開戶,投身黃金期貨市場,近期更是小賺了一筆,李先生表示,投資黃金有利于分散風險,減小組合的波動性,隨著美元持續貶值和原油價格的穩中有升,黃金價格有望再上新臺階。
作為世界上唯一的非信用貨幣,黃金可作為價值永恒的代表,這一意義最明顯的體現即是黃金在通貨膨脹時代的投資價值:紙幣等會因通貨膨脹而貶值,黃金由于本身具有穩定的價值,它的價格波動要緩和得多,因此黃金的保值功能更強,所以在通脹加劇的情況下,長期持有黃金是一個較為安全的投資策略。
其實,只要是投資就肯定存在風險。因此,無論是哪種理財產品,都必須先考慮到流動性、收益性、安全性,結合自己的資金安排需要,尋找適合自己的投資渠道,并按比例配置理財產品,保證配置的平衡,擁有一個穩健、合理的理財方案,這才是正確的投資理財之道。
來源: 東北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