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金界,投資策略最重要。有了好的投資策略,不愁沒錢賺,更不愁籌集不到錢。據《華爾街日報》報道,人稱"崩盤大亨"的美國紐約對沖基金經理鮑爾森在2007年一年凈賺三、四十億美元,這使得眾基金經理們羨慕不已,就連投資高手索羅斯也向其討教。 鮑爾森深知其投資策略的重要性。文章透露,由于擔心別人模仿其投資策略,他使用軟件將其電子郵件鎖住,以防止投資者將其信件轉發給他人。文章甚至提到,鮑爾森的一位朋友用其策略大撈一筆,讓他很不高興。但從鮑爾森對記者的談話中,讀者可以窺探端倪。 警惕市場下行 鮑爾森說:"有兩個投資原則指導我前行。"第一個投資原則是:警惕市場下降,而對市場上升不要操心。這對他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指引哲學。他特別強調要保住本金,而不是損失資金。第二個原則是:風險套利不是賺錢,而是不要丟錢。"假如你能夠在下跌時把損失減到最低,你就能保住所有的收益。這使業績看起來很好。"他認為,兩個原則只是從不同角度說明了同樣的問題。 關注風險 《對沖基金新聞》專訪中說,鮑爾森把風險分為交易風險和投資組合風險,前者又被分為宏觀風險和微觀風險。宏觀風險是大的市場動蕩能夠影響組合。例如,假如市場突然下降或者利率突然上升,他們就檢查投資組合是否會受到影響,一般通過對沖和取消交易來減低風險。微觀風險是指能夠導致交易失敗的風險。它們包括目標公司獲利的穩定性、融資、法律障礙、稅收、時機、潛在的會計事項。還需要注意的是,一旦交易不成,但是手續費已付,就會產生損失。 利用傳統智慧 《華爾街日報》的報道認為,鮑爾森的秘訣其實不過是運用了傳統的智慧。鮑爾森的專長是對公司兼并的套利,但他發現次貸存在的問題后,放膽一搏,竟一舉成功。 在房市熱絡時,華爾街專家把各種不同不動產重新包裝成債券,再以擔保債權憑證(co lla te ra lized d eb t ob liga tion s,簡稱CDO s)的形式賣給投資者。他們認為,如果擔心風險太高,可以購買信用違約交換(cred it de fault swap)來避險。但是,鮑爾森發現市場上的信用違約交換合約的價格很低,顯示投資大眾并不擔心房市泡沫。同時,他也發現信用評級機構在評價次貸商品時標準過寬。于是,他隨即對市場上的次貸金融產品進行研究,研究結果證實了他的懷疑:許多貸款者的償還能力并不好。 在鮑爾森之前,也有人看空房市,比他提早一年做空,最后蝕本太多,只得認賠殺出。2006年初,鮑爾森成立新的對沖基金,專門做空次級房貸。基金剛開始還賠錢,不久即開始賺錢。其中一只做空次貸的基金漲幅高達590%,另一只成立較晚的也有350%的增長。因此,鮑爾森認為,出手時機也很重要。
中華工商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