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宏觀問題的思考和討論 |
發布日期:2003-6-29 21:35: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B]coinstory在2003-6-29 19:15:47的發言:[/B]
97年前后,我們銀行好多職工都哄搶香港、澳門回歸幣,包括熊貓金幣,現在我們手頭還有不少爛貨,我們的信心到現在都沒有完全恢復,感覺從上到下都是幣販子,沒有幾個人將金銀幣當作事業去做。
史紀良行長提出了金銀幣產業化的概念,讓我們看到了希望,可是,看不出央行和幣總有什么具體的改革措施。
各位網友,我不是在這里發惱搔,錢幣市場的發展只能依靠管理層主動改革才能見成效,否則,我們在這里瞎出主意不管用,我們能作的只能是把問題提出,交到管理層,讓他們知道市場的缺陷。
[B]石頭城:[/B]
不吐不快。
去年彩金一枝獨秀,熱門品種市值3個億,今年全面開花,熱門品種30個億,市值擴大10倍,場內資金是否擴大10倍。后續資金哪里來,引入銀行信貸資金、引入風險投資資金,說說可以,具體工作誰做,交易費用誰出。前些日子,我折騰了一會,頗感一個人力不從心。
新品屢屢高開,許多收藏者望而卻步。我身邊幾個朋友,3000買貴妃醉酒,開始誰也不會想到賣,鬧天宮開盤不久上10000,買不起,京劇四組集不齊,最后把一、二、三組全賣掉,不集了。強烈呼吁降低金銀幣升水幅度,呼吁面向收藏者直接預定,但利益復雜,一言難盡。
專業媒體宣傳作用越來越弱甚至出現負作用,一說話,就被說成莊托,嚇得自白書之類都出現。到大媒體宣傳,公關費用、宣傳費用誰出,費用有人出,工作誰去做。
資金問題、隊伍問題、宣傳問題是關系到市場走向和成敗的大問題,希望大家見仁見智。
我的金銀幣收藏與我的工作生涯相始,對于中國現代金銀幣尤其是彩色金銀幣,我懷有很深厚的感情,希望大家群策群力,讓她一路走好。
2003-6-29 20:04:38
[B]jim:[/B]
我同意石頭城意見中的99%,另有1%不同意,什么地方?(石頭城:我們是好朋友,現在純屬探討,見面時你不要揍我)
“強烈呼吁降低金銀幣升水幅度”---不是我犯賤,一定要買貴的東西,原因如下:
1、股市中曾有一種意見,我國市盈率太高,需要和國外成熟市場接軌,結果新股發行確實市盈率降低了,但是股票不見漲,還來了個暴跌。為何?因為他把原先的定價模式摧毀了,資金是往低處流的,看到質優價廉、又容易搜集籌碼的新股,肯定有資金拋掉原先的老股,買新股。股市中不尊重中國實際情況,盲目崇洋、盲目照著書本做的教訓我們要吸取。
2、金銀幣市場同樣存在如此情況,如果一下子將升水降低過大,肯定要影響整個盤子的價值中樞,造成無法想象的后果。打個比方,如果即將發行的西游記的彩金幣以3000元的價格出現在盧工市場的話,結果會是什么?也許對貴妃醉酒沒有大的影響,因為他是龍頭,但是對紅樓夢有影響-------因為他也是名著,對大鬧天宮有影響---因為他也是猴子(純屬舉例)。
3、升水過高的問題一定要解決,這是方向性問題,但是需要漸進的方式。
升水過高同時是把雙刃劍,只要合理利用相反會大大促進金銀幣市場的發展。
我提出一個建議:把這部分升水拿出來,用到金銀幣市場的宣傳、用到收藏者隊伍擴大、用到金銀幣交易硬件的改善上去!
金銀幣市場的發展到現在又到了一個關鍵的時候,前幾年由于總公司堅持“精品戰略、十六字方針”,吸引了郵幣卡市場內的存量資金,也部分吸引了場外資金,現在場內潛力基本已經挖掘,何去何從,需要管理層站在戰略的高度作出規劃。
我們可以從股市的發展歷程看到,每一次的資金擴容,都帶來股市的革命性上漲,簡而言之:楊百萬莊家時代,機構時代,封閉式基金時代,開放式基金、私募基金時代、QFII時代......中國證監會很聰明,知道引進資金的重要性,所以他的新股才能不停地發。
金銀幣市場也是一個道理,如果只遵守“精品戰略、十六字方針”,那僅僅做到了“供給”這一方面,而“需求”這方面大有可為!
具體做法:1、在宣傳上要加強,要把錢用到刀刃上。我覺得金銀幣的宣傳,最理想的做法是展覽,不追求像一年一度的北京展覽會那種規模。小規模的、一個一個城市進行展覽,順便也可以進行普及性銷售,那樣費用不會很大,又有銷售收入,而效果更顯著。金銀幣是一種很好的藝術品、收藏品,只要去看展覽,我想一定有人會被她折服、一定有新鮮血液加入進來。而那種藝術的震撼力,和報刊、電視的宣傳效果完全不同。
2、要加強金銀幣流通的硬件設施,我曾給幾位朋友寄過《金銀幣物流公司初探》一文,因為我認為交易的不方便也是制約金銀幣投資、收藏的一大因素。
3、要研究機構投資的可行性,當然這牽涉到發行、融資、變現,很復雜,現在說不明白,找個機會再談吧。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