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集郵愛好者從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每年年初交100余元錢預訂全年郵票,到年底去集郵市場一問,只需幾十元就能把全年票的年冊買到手,長此以往,集郵者已經欲哭無淚,只能采取“惹不起,躲得起”的辦法,這也就是這幾年集郵人數大幅減少的原因之一吧?
進入2004年,中國集郵公司一改以往做法,不僅使已經面市的幾套郵票擺脫深幅打折的局面,而且采取了預訂贈送一本“黃猴”等辦法,想方設法務必使今年預訂戶到年底能有一定收益,在這些實實在在的利好刺激下,郵市一天比一天向好,參與人員也在逐漸增多,雖然現在還不敢妄言行情能走得多遠,但看著郵市的熱鬧場面已是讓人高興的事,畢竟郵人的笑臉已經7年不再了。
金銀幣和郵票不一樣,發行渠道、體制、收藏人數等等都沒法類比,但金銀幣能夠用發行價買到一般來說第一是比較難,第二是基本上不會吃虧,如今年在寧波巡展上開始發行的猴年生肖金銀幣便是排著隊購買,一對是800元錢,當天在會展內如果出高價收購也就1000元/對,而今天雖然送禮高峰已過,還能站穩在1300元/對。
收藏愛好者對中國金銀幣的精美設計、文化內涵是熱愛的,認可的。經過這幾年的普及宣傳、推廣,收藏人數已經增加不少,隊伍在壯大,基本上把總公司歷年的庫存都消化掉了,即便是去年總公司發行的奧運紀念章,都已從680元/對,升值至1700元/對,從中也可看出收藏愛好者對中國金銀幣的熱烈追捧。
在說了這么多贊美的話的同時,也想發點牢騷,已故領袖毛澤東先生曾說過:“一個人做點好事并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
金幣總公司要堅持16字方針持久不變也是很難的,因為從去年開始,收藏大眾對金幣總公司擴大計劃外發行,隨意增大發行量頗有怨言。不僅有怨言而且在行動上已有表現,像元霄節、神舟五號金銀幣現在的價格在錢幣市場上已經非常接近招商銀行在網上公開發售的價格,而且不排除繼續下跌,跌破發行價格的可能。我們非常不愿意看到如此的局面出現,不愿看到收藏愛好者在網上購買的原始價格……
要避免如此尷尬的局面出現,金幣總公司責任義不容辭,我們期盼金銀幣市場能夠健康地發展下去,讓廣大收藏愛好者能在購買金銀幣的同時,既增加知識,又能觀賞,更能同時享受到升值增值的驚喜,這點要求不能算高吧?
來源:信息早報 作者:馬鵬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