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賣場上耍騙局 收藏家揭秘拍賣黑幕 |
發布日期:2003-12-10 11:14: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新華網 ( 2003-12-08 08:22:13) 稿件來源:北京娛樂信報
今年非典之后,我國的文物藝術品拍賣時常異常活躍,屢創新高,萬眾矚目,但有關拍賣市場的爭議與官司也逐漸浮出水面。拍賣市場的背后究竟有些什么?中國收藏家協會理事夏葉子先生則在由史樹青先生題名的《藝術品投資》一書中,透露了其中許多不為人知的細節,不過出于眾所周知的原因,這些細節并未舉出詳實的場次與公司名稱。
★★★★拍賣場上耍騙局
委托方既賣又買
有的時候,場上的買受人與委托人雖然以各不相同的面目出現,其實是同一批人。他們策劃于密室,表演于拍場,其主要目的不外乎為拍品“定價”或者希望“釣”到更大的買家。
近年來,某些“聰明”的年輕藝術家或沒有“名頭”的“藝術家”們,發現了一條成名的捷徑,那就是通過拍賣公司所舉辦的拍賣會進行市場炒作。他們到拍賣場上自賣、自買一番,或邀請朋友在拍賣會上哄抬自己作品的價格,以期獲得公認的“真實”價位,在今后的銷售之中就可以獲得良好的回報。還有一些人是為了評職稱、走后門等;或者行關系賄,為領導喜歡的畫家或藝術機構領導們的作品抬價。
拍賣場上常常有一些跟風的買家,他們察言觀色,跟著“大買家”上,他們極易成為委托方托價“釣魚”的獵物。
★★★★“畫蟲子”攪亂市場
現在有一些專門出入于拍賣公司的“倒兒爺”,我們姑且將其稱之為“畫蟲子”。這些“畫蟲子”們對于活躍藝術品市場、增加交易等,是有其積極作用的。但是由于他們的頻繁交易、買賣,會使藝術品投資市場的節奏和規律受到干擾。而且,這些“畫蟲子”們的品位不高,也會對藝術品投資之中一些帶方向性的因素形成制約。“畫蟲子”們在拍場之上的表演,會影響投資者的情緒,分散投資者的注意力,從而會在以下的拍賣進程之中,對投資者造成更多、更大的損失。
“畫蟲子”們常常對半真半假的標的感興趣,對于名家重品,或拍賣公司的重頭標的很少參與競投,他們多是三五成群,旁若無人地高談闊論競價技巧亦十分嫻熟,但所出之價一看就知是“蟲子”價。
★★★★場外交易場內做
操盤手吃回扣
某些公司藝術品投資的操盤手或者競拍手,在競買某項藏品之時,可以和拍賣公司或賣主取得默契,將拍品的價格人為地抬高,然后從拍賣公司或者賣主處吃回扣。拍賣公司為收取傭金,賣主為確保成交和提高成交價,會接受這種行為。成交價被這部分人人為地抬高,其他投資者的利益將受到損失。
★★★★貪污和行賄、受賄
甲、乙二人要貪污乙單位的公款,甲拿出一件藝術品,這時,乙以公司的名義高價購買,然后甲、乙二人再分乙公司所支付的價款。若干時間之后,再來一次,損公肥私且不易被他人發覺。
某些行賄者先送給受賄者一件藝術品,或先帶受賄者到地攤兒上,以低價買上一件“特別安排”的藝術品,然后受賄者再將其拿到拍賣市場上拍,行賄者再以高價將其拍回,從而達到行賄、受賄的目的。在常人看來,是受賄者“撿漏兒”了,大多會津津樂道地夸獎受賄者的眼力好,“本領”高,受賄者的“運氣”佳,而幾乎沒有人會想到其中的奧妙之所在。
★★★★競爭對手來攪局
個別的拍賣公司看到對手的成績優異,利潤豐厚,便采用不正當的競爭手段來打擊對手。例如派出若干名“買家”,到競爭對手的拍賣會場上去大買特買一番,擾亂對手的拍賣會,最后揚長而去并不交款,讓對手的快貨變慢貨,行貨變滯貨,在寸節上打擊對手。但是作為場內的其他投資者,就要蒙受不白之冤了。
★★★★串通控制成交價
有些是一些文物販子們,為降低成交價,在拍賣會之前,就以對成交價范圍進行約定的手段,來控制、壟斷最終的成交價。約定最終成交價范圍的方法有:私下通過內部競爭,決定最高出價和最高出價者;協議最高出價和最高出價者;抓鬮決定誰是最高出價者等等。這種做法一般是針對那些流通性好、成交活躍、參與者眾多的藏品種類。這其中以郵品、古籍善本、瓷器和中國畫最突出,尤其是在郵品拍賣上,大郵商和所謂的大集郵家之間的串通行為,早已經不是什么新聞了。
★★★★拍賣公司問題多
拍賣師“養”買家
拍賣場上還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景,一位買家出了價錢之后,又有其他新的買家出價。但是,此時的拍賣師卻對其他新的買家熟視無睹,仍然一槌定音。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有:拍賣公司內部管理混亂,監管機制不健全,拍賣師的“黑槌”大行其道;拍賣師與買家串通一氣,坑害賣家,坑害其他買家,坑害拍賣公司;拍賣師與買主,有時是文物販子或“畫蟲子”上下惡意串通;拍賣師自己或拍賣師的親屬買拍品;特權階層人士買拍品;拍賣公司的上級,或者管理拍賣公司的有關職能機關的人士買拍品。
★★★★拍賣自有藝術品
按拍賣法規定,拍賣公司是不容許拍賣屬于拍賣公司的物品的,但還是有許多拍賣公司在拍賣之前,想方設法將藏品的所有權先歸到自己名下,這樣,拍賣公司可以差價、傭金一起賺。
★★★★拍賣行搞假專場
有些拍賣公司接到整場的委托,上拍的是打著慈善旗號的所謂“捐獻”拍品。這些拍賣會可能一是真拍賣、假捐獻,即私下隱藏拍賣所得;二是打著慈善的旗號,拍賣贗品假貨;三是在拍賣的過程之中夾帶自己的“私貨”。
★★★★電話委托有貓兒膩
有時我們會發現,凡一到重大標的、明星標的、高價值標的等的時候,或者有連續幾件標的流拍之后,此時電話委托就會適時出現。其實,這些電話委托就是貓兒膩委托,就是拍賣公司的“托兒”。
★★★★虛增成交價
有些拍賣公司為達成交易,會遷就買賣雙方的暗箱操作要求,其中之一就是虛增成交價。具體做法是,三方委托方、買受方、拍賣公司事先約定“真實”成交價和“真實”傭金,比如約定拍品的落槌價為1000萬元,再加10%的傭金,最終成交價為1100萬元。此后,拍賣就進入了表演階段,拍賣師會再虛叫到1800萬元落槌,加上10%的傭金,最終成交價變成1980萬元。但是這個價錢是給別人看的,不會按這個價錢進行結算。 (記者 王健整理自《藝術品投資》夏葉子著 北京出版社 2003年10月出版)
★★★★各地文物作偽揭秘
■書畫
北京及天津地區,有以偽造古代和近現代名家作品為主的集團。天津地區有人偽造慈禧款作品。上海、江浙一帶有以偽造明清和近代作品為主的集團。山東有以偽造齊白石、傅抱石、李可染等作品為主的集團。東北地區有專門偽造《石渠寶笈》著錄作品的團伙。
■木器
北京地區偽造紫檀、黃花梨的力量比較集中,并且制作規模大,做工也精細,品種齊全銷量大,多用進口非洲烏木來充紫檀、花梨。安徽、湖南地區偽造小擺件和黃楊木雕的作偽集團比較集中。瓷器、陶器瓷器的高端偽品主要出產于景德鎮地區。他們制作的天球瓶、粉彩、一道釉、青花、斗彩、琺瑯彩等,近年已在海外引起不良影響。河南、陜西的唐三彩,河北的刻瓷等作偽也都十分著名,這些地區的集團還利用輿論進行惡意炒作。
■玉器
玉器亂真產品的高發地是安徽、河南、浙江、新疆和內蒙古,制作規模大、雕琢精致、品種齊全。浙江最近制造的高古玉的偽品,竟然將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大牌兒專家們成批地“打倒”在地,著實讓人刮目相看。
■銅器
銅器作偽當以兩湖地區的工藝為上,他們最近在工藝上還有所創新、突破。陜西、河南兩省前幾年是銅器作偽大省,近年來有被湖北迎頭趕上之勢,不過陜西、河南兩省還保持著制作數量、規模和制作熟練程度上的優勢。
■雜項
天津、河北的仿清朝時期的鼻煙壺,是投資者需要小心對待的品種,而且近年還有流向海外的趨勢。珠寶首飾的亂真品以廣東為基地,尤其是亂真品的名牌手表,幾乎沒有其他省能與之抗衡。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