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行情”預期落空、對PPI創新高的恐懼、擔憂經濟增長不濟,加上可能的部分熱錢惡意做空等是近期行情破位下跌的主要因素。從行情整體看,上周末行情帶來的是失望,本周初行情帶來的則是絕望。正因此,意味后市行情將可能迎來希望。因為,股市的一鐵律是:機會往往在絕望中形成的。
最壞的預期產生最壞的行情
一個多月前,市場對國際油價持續高漲心存恐懼,并急切希望美元走強和油價下跌。但現在,國際原油等大宗商品價格的聯袂下跌、美元指數
的持續反彈等卻未能成為股市振興的契機,這令許多投資者難得其解。原因在于,許多理性機構已經把國際油價下跌、美元趨于走強看成全球經濟衰退的重要標志。同樣,由于國內后期可能會進行資源品價格的調整,從而可能使通脹壓力消解的時間進程推遲,以及資源品價格調升給中間行業帶來成本上升所導致盈利下降的負面因素還未顯現。由于數據披露與實際形勢至少存在一個月左右的時滯,目前以機構為代表的悲觀型投資者仍在繼續等待未來“最壞的經濟數據”,正是這種“最壞的”的悲觀預期使得股市已經提前作出了“最壞的”的反映。因此,目前股市的整體形勢可謂是“經濟最壞數據尚未到來,股市最壞情況正在過去”,兩者結合起來的后階段行情趨勢應是整理筑底。
行業景氣度正在結構性重構
以原油為代表的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迅猛回落,必然會促使各個行業景氣度的結構性重構。目前行業景氣度結構性重構實際上意味著是對前兩年牛市行情結構序列的“推倒重來”,這必然會促使機構投資者對持倉配置進行大范圍的調整,近期原材料股、煤炭股、化肥股等放量下跌可能主要基于這個因素。這個景氣度結構性重構與機構結構性調倉給市場帶來的影響體現在:(1)雖然目前投資策略要注重防御性,但靜態市盈率超低不代表具有好的防御性,在行業景氣度不再后,許多目前靜態市盈率超低股票明年的市盈率照樣會很高;(2)在行業景氣度結構性重構、機構投資者大范圍調倉的形勢下,大盤區域震蕩、個股無序分化的局面可能仍會持續一段時間。在新景氣熱點還不明確的時候,策略上人們將更為看好服務業和剛性需求產業。例如,服務業中的醫藥、日用品、電信服務、軟件服務等,剛性需求中的災后重建、鐵路建設與電網投資等瓶頸產業。(3)后期不論后期大盤怎么走,部分股票還會繼續創新低,另有部分股票在市場恐慌中正在形成新的投資機會,機構投資者進行結構性調倉的過程實際上是行情熱點推陳出新的過程,機構結構性調倉完成之時,應是行情云開霧散之機。
期待對“大、小非”進行改造
以往,人們普遍把持幣者看成市場的空頭,把持股者看成市場的多頭,因為前者看跌,后者看漲或待漲。但在“大、小非”規模性解禁后,A股市場的舊格局已被徹底顛覆。因為,相對于原有投資者來說,“大、小非”屬于“空降兵”,由于絕大多數“大、小非”只有拋售套現一種交易行為,從而成為市場真正的大空頭。由于這個大空頭的存在,使得行情盡管跌幅巨大、估值超低,但持幣者遲遲不能安心入市,二級市場持股者也難以堅定持股看漲和待漲的信心。
曾經,許多輿論甚至是權威部門希望通過“大、小非實際減持比例只占解禁股總量不到30%”的數據來緩解投資者的心理壓力,希望以此說明“大、小非”減持的意愿并不強烈,但“好意沒好報”,目前減持比例的小實際上意味著未來減持壓力的增大。況且,目前IPO制度下的新股仍在源源不斷地給市場制造新的“大、小非”。而市場供需關系嚴重失衡將可能會使A股市場陷入估值折價的境地,起碼在理論上是這樣的。因此,目前“大、小非”給股市帶來的負面影響已經不在于解禁或減持數量的多少,而在于把整個市場做多的信心給完全扼殺了。如果不能在制度或政策上以新方法來解決這個新頑癥,投資者可能將不得不面對一個新的市場形勢:即使A股成長性仍十分卓越,A股市場也已經失去了以往估值溢價的優勢。進而提示出,目前行情的估值水平足已消化基本面的負面預期,其他“實質性措施”已是次要,在制度上改造“大、小非”才是最主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