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第一財經 > 理財 > 正文
         
        郁金香、君子蘭和博“傻”原理
        發(fā)布日期:2003-4-21 20:25: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郁金香、君子蘭和博“傻”原理 從16世紀開始,被稱為“海上馬車夫”的荷蘭人創(chuàng)造了巨大的繁榮。1634年,富有的荷蘭人迷上了奇形怪狀和色彩艷麗的郁金香。巨大的投機熱潮在短短的3年中,使得郁金香的價格扶搖直上——在市場達到最高潮時,一株“名貴”的郁金香的價格竟然超過了相同體積的黃金的價值!郁金香成了名副其實的“搖錢花”。一些人靠販賣郁金香發(fā)了大財,更多的人則把大部分財產投資成了這種草本植物。但好景不長,1637年,市場對這種“搖錢花”的旺盛的需求迅速冷卻了,郁金香的價格暴跌了97%!而且再也沒有回升過。那些投資于郁金香的人們的命運可想而知。 無獨有偶,類似的“鬧劇”在300多年后的中國也曾多次上演。1980年代中期,在中國的一些城市中,突然產生了對于一種被稱為君子蘭的蘭科植物的狂熱。一盆被“行家”稱為“極品”的君子蘭的價格竟在萬元以上,要知道那時的中國城市平均工資也不過百元!當然,這種局面并沒有維持很長時間,不久“高貴”的君子蘭就又成了安貧樂道的象征。 盡管我們不能否認,在上面這些活動中,許多參與者的動機完全是出于純潔的個人興趣愛好。但我們也不得不指出,絕大多數人卻是抱著投機牟利的目的加入其中的。這些人購買的目的純粹是為了能夠以更高的價格賣出。交易的商品對他們來說唯一的使用價值就是賺取差價。所有這些購買者沒有一個想成為這些沒有什么實際價值的東西的最終購買者或使用者。他們購買這些東西并不是因為他們相信這些東西真的值這個價錢,而是因為他們相信還會有其他人以更高的價格買走這些東西。也就是說,之所以情愿自覺不自覺的出高價當“傻瓜”,是因為相信還會出現下一個比自己“更傻”的“傻瓜”。 但是市場的行情卻變化無常,沒有人能夠準確的知道自己是不是在價格到達頂峰時進行了交易。人們只能通過“賭博”來進行決策。一般而言,賣出者總是相信買入者是“傻瓜”,因為如果他認為價格還會繼續(xù)上升,他就不會選擇出售而寧愿等待;而對于買方而言,他的預測恰恰相反,他無疑認為“傻瓜”不是自己而是對方,因為他相信出售者錯誤的估計了未來的行情,價格還存在上漲空間,自己顯然將從對手的錯誤中獲利。于是,交易就在這種關于“誰是傻瓜”的博奕活動中得以延續(xù)。這就是博“傻”原理。 運用博“傻”原理,我們可以非常容易的解釋股票市場中“買漲不買跌”的名言。一般而言,是買方不斷的出更高的價格推動了更多的人加入到抬價的過程中來,因為買者知道只有在價格達到頂峰時買進,自己才是傻瓜,而在價格不斷上漲的過程中,這種可能性很小——不斷上漲的價格本身就說明還在有“新的傻瓜”源源不斷的加入到這場“猜傻瓜”的“ 游戲”中來。而在價格下降時則不然,人們知道在價格沒有徹底達到谷底之前,任何購買活動都意味著自己成為傻瓜,除非有比較大的把握證明自己恰巧在最低價買進,人們是不會購買的,而這種情況下,成交量和價格必然就進入了自我緊縮的惡性螺旋。 當然,究竟誰是最后的“傻瓜”只能留待市場和時間去驗證。一般來說,當不再有“新的傻瓜”加入到這場博傻的游戲中來的時候,真正的“傻瓜”就誕生了。這些傻瓜無疑將為自己的判斷失誤付出慘重的代價。 那么什么時候,不再有新的傻瓜加入進來呢?有兩種情況:一是由于各種原因,一個社會突然間已經沒有足夠的財富可以供人們出更高的價格了。從某種程度來說,這是一切博傻活動的最終必然結果。因為一個社會的財富始終是有限的,貨幣總有“撐”不住價格的時候。這個時刻的到來與一個社會可動員的貨幣財富總量有關系。 1929年10月美國的股票市場暴跌就屬于這種情況。美國聯(lián)邦儲備委員會在1929年8月提高再貼現率的措施,對向股票市場提供資金的銀行起了強烈的緊縮作用。當人們無法再獲得充足的資金購買看好的股票時,那些靠銀行資金將股票價格抬到高位的人和慷慨貸款給他們的銀行家的末日也就到來了——他們成為了接力賽中的最后一棒——公認的“傻瓜”。 另一種情況是,在過高的價格面前,炒作的對象突然失去了公眾吸引力。這種情況通常是由于炒作的對象自身的局限性——“迷惑”人們理性的“魅力”有限所造成的。 能夠成為人們博傻活動的對象的東西應該具有如下特征:一是沒有明顯的實用價值,否則人們很容易就此判斷出應該為此付出多大代價;二是比較稀有,用經濟學的術語表示就是“供給的價格彈性小”,也就是說產品的供應潛力受價格的影響不大,這種稀有性一方面使其供給很難隨著價格的升高而升高,另一方面又使人們喪失了判斷其價值的參照基礎——社會一般勞動時間——從而難以定價;三是要便于儲藏和交易,有耐久性,否則就會使保有——從而交易的延續(xù)性變得困難,這方面的典型代表是花卉;四是要有一定的市場接受性。 可以看出,除了最后一項以外,古董文物表現的特征最突出,而郁金香和君子蘭之類的東西卻很差,——這就決定了它們在博傻活動中曇花一現的命運。股票總體說來,四個方面都很突出,這就決定了它可以成為“博傻活動”主要工具。可以說,在股票市場中,很少有交易者是因為熱愛一個公司,以至于非當股東不可,而購買股票的,99%以上的交易者都是抱著“博傻”的心理參加交易。 迄今為止,以股票市場為代表的金融市場是我們人類所知的最復雜的市場。這種復雜性集中的反映在定價困難上。從這個角度說,一切金融市場和金融交易中的核心問題都無一例外的是——定價問題。一種商品定價越困難,對其的投機性交易就越多,對于“博傻”活動來說價值就越大。對于以股票為代表的金融產品而言,其價格的決定因素是如此之復雜,以至于不要說準確定價,就連預測其短期走勢也是相當困難的。 交易的關鍵是價格。16世紀,由于大量金銀流入而處于價格漩渦中的西班牙學者曾經“無可奈何”的做出結論:“價格的決定是如此復雜,以至于只有上帝才知道”。 其實,經濟生活中的許多交易都可以用博傻原理來解釋。可以說,每一件不是出于消費和生產的目的而進行的交易活動,在定價的過程中都帶有一定的“博傻”的色彩,只不過這些交易的產品最終使用者很快就會出現,因此表現的博傻程度要溫和得多而已。這種 商品流通過程中“廣泛而溫和的博傻活動”正是市場經濟中的價格發(fā)現機制的一部分。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吸引了如此眾多的生靈加入到極端的“博傻”活動中去的呢?人類的“非理性”可能只提供了答案的一小部分。盡管我們不能下結論說一個社會的人民對于極端的“博傻”活動的興趣與這個國家中正規(guī)的投資市場的發(fā)育反向相關,但有很多跡象卻似乎表明,一個社會的投資工具越稀少、金融市場越不完善、金融監(jiān)管漏洞越多,發(fā)生以重新分配財富為目的的惡性博傻活動的可能性和造成的危害就越大。 自從我們人類進入理性的文明社會以來,不管是在郁金香的狂熱中,還是在股票市場“非理性繁榮”里,博傻原理始終就像影子一樣跟隨著我們。和當年的郁金香一樣,它在給一部分人帶去財富的同時,留給另一部分人的卻是甩不掉的噩夢。
            匿名發(fā)表·
        評論內容:
        (最多300個字符)
          查看評論

         上一篇:jim的廢話之二 下一篇:想創(chuàng)業(yè) 先學會如何獲得投資

        相關新聞

         

        焦點圖片
        再也跌不起了!俄羅斯 美軍宣布“華盛頓”號
        最新資訊

        ·9月26日成交總匯
        ·9月26日熱門品種點評
        ·9月26日集幣視點(本站專稿) 
        ·布什孰促國會: 救市刻不容緩
        ·一枚喀什宣統(tǒng)伍銭
        ·今年郵市價格平均跌三成
        ·理財習慣比理財標的更重要 
        ·“十一”黃金周 閑錢“賺”起來
        ·神舟七號飛船發(fā)射成功(組圖)
        ·最受群眾喜愛的2007年中國貴金屬紀念幣

        經典美圖

        難得一見的 探秘人間天 4300年的英
        秀美迷人靚 極致美女林 美女自拍寫
        過癮!你能 孫菲菲最新 閉月羞花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廣告服務 | 委托買賣 | 意見建議 | 友情鏈接 | 網站導航
        Copyright©2008 JiBI.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集幣在線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