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究竟該什么時候獲利了結呢?許多投資大師告訴我們,要在見頂前離場,寧可把后面的一段利潤和風險讓給其他人,切不可做把從底到頂所有利潤吃透的黃粱美夢,中間那段就足矣;但也有不少交易大師雖然同意只吃中間那段利潤的觀點,但是他們卻強調不要去妄加猜測距離頂部有多近,何時會到頂部。等待頂部確認,反轉信號出現后再離場就是了。 同樣只吃當中一段利潤,但一個是在見頂前,一個卻是在見頂后,同是大師,矛盾的說法讓我等小散戶無所適從。
其實,明白了這些大師的立場、背景,就該知道,之所以矛盾出現,關鍵是屁股決定腦袋。投資大師一般是類似大型機構的掌舵人,買賣的對象幾乎以股票為主。股票雖是主流市場,規模龐大,但是對于那些上百億乃至上千億的基金,流動性始終是個問題,要輕易拋售手中大量持股,并不容易。所以,在尚未見頂,交易活躍市道瘋狂的時候離場,無疑要容易得多,一旦遇上成交銳減陰跌不斷的熊市,想拋都找不著多少接盤。至于交易大師就不同了,一般都是縱橫期貨市場,期貨市場比起股市,不僅規模更為龐大,而且因為大量套期保值的對沖大戶存在,無論漲跌總有買入者,所以做一個趨勢交易者待見頂后離場,相對要容易得多。
那么我等小散戶該聽誰的呢?很簡單,想想2月27日幾近跌停的市道,你有把握在手中股票跌停前拋光嗎?如果你是船小掉頭快的規模,那么自然待見頂后再逃也無所謂了。
來源:新聞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