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撰稿 萬曉西
當國家統計局昨天統計出2007年上半年中國GDP同比增長11.5%,同比加快0.5個百分點之時,似乎都有意無意忽略了熱錢的偉大作用。沒有熱錢,中國經濟會怎樣?
感謝渣打銀行的王志浩先生,2006年他根據其他國家公布的對中國進出口數字倒推,發現中國2005年真實貿易順差只有350億美元,僅為官方數字1019億美元的三分之一,也就是說貿易順差中三分之二為熱錢(非貿易資金流入)。當然有專家認為這一比例太高,那么我們就貌似公允地假設貿易順差中一半是熱錢吧,2007年上半年貿易順差達1125億美元,50%為562.5億美元,平均匯率為7.7186,熱錢乘數假定為1.1,上半年名義GDP絕對增加額為15325億元,則熱錢導致GDP增長3.6個百分點。剔除熱錢后,2007年上半年GDP真實增長率僅為7.9%。
當然你可以更公允地假設貿易順差中熱錢只有30%,那么GDP真實增長率為9.3%;你也可以更激進地假設貿易順差70%為熱錢,那么GDP真實增長率為6.5%;總之,如果你相信貿易順差中有熱錢,那么官方公布的11.5%的增長率恐怕就要大打折扣。
且慢,貿易順差中有熱錢,那么外商直接投資中有沒有熱錢呢?我們的稅收越來越高,我們的勞動力成本越來越高,我們的人民幣也越來越貴。微觀數據是據說沃爾瑪已經削減四成中國定單,但是官方統計顯示2007年上半年外商直接投資實際使用金額319億美元,同比增長12.2%,外商直接投資真的增長了嗎?還是大量熱錢借道蜂擁而入?外商直接投資有熱錢,那么經常轉移、服務貿易等其他渠道有沒有熱錢呢?
還是來看看更加全面反映資金進出的
,人民銀行稱國家外匯儲備上半年增加2663億美元,同比多增1440億美元,為了剔除儲備投資收益和會計估值方法的影響,我們來檢查一下外匯儲備對應科目外匯占款的變動。外匯占款上半年共增加15469億元人民幣,與GDP絕對增加額相差無幾。假設30%是熱錢,熱錢乘數為1.1,則熱錢導致GDP增長3.8個百分點,剔除熱錢后,2007年上半年GDP真實增長率僅為7.7%;當然如果你認為40%的外匯占款為熱錢,則我們GDP增長率僅為6.4%。
沒有了熱錢,11.5%的增長會持續嗎?一旦考慮了熱錢,無論是7.7%還是7.9%,都意味著
已經被熱錢挾持或者說綁架。以上分析,僅是假設熱錢零進出,如果熱錢突然大規模流出呢?經濟增長率6個百分點上下的劇烈波動是可以預期的。
因此,2007年上半年宏觀數據最大的啟示是下半年宏觀調控的首要工作是應當以公檢法為主盡快加大打擊熱錢力度,而且打擊重點應該是流出而不是流入,只有把已經流入的熱錢留下并進一步為人民服務,才能減輕未來可能出現的巨幅經濟波動。在熱錢已經挾持中國經濟的情況下,如果按照人民銀行現行逐步加大打擊流入熱錢力度的做法,只能適得其反,熱錢必將在某一時刻蜂擁而出,打擊中國經濟,到時必悔之晚矣。而打擊熱錢流出,我們有10年前的成熟經驗,法律規章健全。建議對于嚴重違反外管條例的外匯指定銀行,停止其全行的售付匯業務資格而不是單個分支行,并追究其主要負責人刑事責任;對于外資銀行,要一視同仁,不可給予超國民待遇;對違規貿易企業,仿此辦理。
筆者在2005年即指出“圍殲境內外熱錢是厘清形勢未雨綢繆的關鍵所在,只有圍而殲之,熱錢才能為我所用。沒有對投機分子施以雷霆手段,建國初期上海物價就不能平抑,新中國可能就毀于一旦”。時間已經過去兩年,目前可能是我們的最后一次機會了。
表一:2007年上半年貿易順差中熱錢對GDP影響估算
貿易順差(億美元)熱錢乘數名義GDP絕對增加額(億元)熱錢占貿易順差熱錢占GDP增加值熱錢導致的GDP增長率剔除熱錢后GDP真實增長率
11251.11532530%19%2.29.3
注:數據來源于國家統計局新聞稿,其中名義GDP絕對增加額=2007年上半年GDP-2006年上半年GDP(初步核算數),
按人民幣上半年月均匯率7.7186折算
表二:2007年上半年外匯占款中熱錢對GDP影響估算(單位:億元)
外匯占款增加額熱錢乘數名義GDP絕對增加額熱錢占外匯占款熱錢占GDP增加值熱錢導致的GDP增長率剔除熱錢后GDP真實增長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