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個人連續收到了好幾個郵件,都是國外送來的房地產廣告。說的都是美國的房子,打5折出售。配合了最近的情況,看來美國的次按問題不容忽視啊。
回首這次的房地產炒作,最初應該就是在2000-2001年間,美國來的一本“窮爸爸富爸爸”。里面說了很多關于如何投資房地產快速轉手的方法,也談到了現在已經使用泛濫的交訂金,抬價賣出;或者說買拍賣房轉手,還有轉按去炒房的各種方法。
當時還引起了激烈的辯論,不過辯論的內容主要集中在“窮”“富”上面,并沒有太多人關注里面的內容。當然通過了電視臺的報道,那位羅伯特先生也就火了起來。
接下來就是上海開始了瘋狂的炒作,價格暴漲數倍。不停的轉按,把房價持續拉高。接著到了北京,廈門,深圳。。。。。。
其實,回想一下,美國的次按也就是差不多的時候開始做成證券資產出售的。而國內形勢有更大不同,在于房地產的證券產品不多,風險多數集中在銀行本身,出現風險將無法轉移。而且更嚴重的是各種虛假按揭,從字母數字代替買房人,到子虛烏有的房號可以辦貸款都存在。這樣一來,無形中銀行的風險大幅度的集中。
所以,隨著游戲的逐步深入。必然會出現銀行的巨大風險集中釋放。這樣一來,我們很多人都被迫上了船。不過,銀根逐步的收緊和貸款的利率提高,正在逐步影響著炒家的心理。雖然依然有部分炒家在死扛,不過那已經是強弩之末。而銀行正在逐步退出市場。
擊鼓傳花總有結束的時候。無論是海南北海,或者是香港日本,乃至美國,都可以讓我們明白:
貪婪而堅持的炒家必死,無論是機構還是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