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果銀質試模幣 |
發布日期:2004-7-4 9:05:00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
 |
剛果民主共和國,即現今非洲扎伊爾共和國的前身。扎伊爾共和國界于北緯5度至南緯13度之間,幅員遼闊,擁有234.58萬平方公里,在非洲為僅次于蘇丹和阿爾及利亞的第三大國。
扎伊爾共和國歷史悠久,從10世紀起,在扎伊 爾河流域已陸續形成一些王國,16世紀康哥羅建立了盧巴王國。19世紀初,扎伊爾河流域成為歐洲人探險的目標。19世紀后期,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與美籍英人史坦利誘迫扎伊爾河流域部落首領接受奴役條約。1884~1885年,英、法、德等15國在柏林會議上達成協議,將扎伊爾劃為比利時國王的私人采地,稱為“剛果自由國”,1908年又移交給比利時政府,成為比利時的殖民地。改稱“比屬剛果”。1960年6月30日扎伊爾獨立,定名“剛果共和國”,簡稱“剛果(利)”。1964年7月改為“剛果民主共和國”。其獨立前后使用的貨幣為剛果法郎。
扎伊爾共和國擁有寶貴的生物資源,其中動物種類繁多,尤以獅子、大象、河馬、犀牛等動物最為著名,所以該國經常采用動物作為其貨幣圖案,富有民族特色。
當初剛果民主共和國官方正式發行的流通鑄幣為1鋁5金,發行年份1965年(僅為一年),鑄幣面值分別為10F(鋁)、10F(金),20F(金),25F(金),50F(金),100F(金)。但上述鑄幣因當時政局變動及其后改革了貨幣制度,大多已被銷毀。
這枚試模幣就鑄造于該時期,錢幣的圖案與當時發行的10F鋁質鑄幣相同,但其質地為銀質(即:非標準金屬),同時試鑄的還有金質和鎳質試模幣。錢幣的正面圖案:正中獅子正視頭像,栩栩如生;上方邊緣字母“PAIX JUSTICETRAVAIL”含義為和平、公正、艱苦勞動;下方居中有字母 <CVD> ,意為“ConVert to Decimal”,即轉換為十進制。錢幣的反面圖案:上方邊緣字母“BANQUE NATIONALE DU CONGO”含義為剛果國家銀行,上中為:“ LEOPOLDVILLE”,含義為利奧波德維爾,是當時的扎伊爾首都,居中鑄有面值10F(10剛果法郎)和發行年份1965年,下方另有佛手、花押印記和鳥的吉祥圖案。造幣廠印記為1965(b),即:布魯塞爾(比利時首都)。該幣在權威的美國克勞斯出版的《世界硬幣標準目錄》中,定價為“Rare”,意為“罕見、稀有”——無定價。
由此可以看出,該幣是一枚不可多得的試模幣,為世界鑄幣中的珍罕品。
注:試模幣(ESSAIS):為正式發行硬幣前在試驗過程中所產生的幣品,即試鑄幣,可以是標準金屬,也可以是非標準金屬,甚至可以為單面。
(《收藏》張雄武)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