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斷不斷 反受其亂 許明罡
俗話說“當官不為民作主,不如回家賣紅薯”,說的是該盡的職責沒盡到,還不如不要占著這個位子。而對于廣大郵市投資者來說,參與郵市運作既是一種機遇,也是一種風險。既是您的權利,也是您的責任,因為如果你不能抓住機遇又不能從容面對風險的話,那么您就沒有行使好您的權利,當然也就沒有履行好您的職責。那么,在目前的郵市狀況下,投資者是否應當盡好自己的職責,又該如何盡好自己的職責呢?筆者以為,無論是對郵市發展的大局還是對投資者個人的利益而言,目前郵市的低迷現狀無疑都是大家享受權利同時履行好職責的重要機會。
一、低迷是不可回避的事實,也是千載難逢的機會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郵市的極度低迷是無法回避的事實,無論從政策面、市場人氣、資金、運行環境等各個方面來看,郵市都難以讓廣大投資者滿意,在這種形勢之下,作為交易主體的各類郵品自然也無法逃脫低迷的困擾,價格的持續陰跌、不斷破位,使得市場資金存量縮水嚴重,人氣一蹶不振,大家信心全無,由于得不到政策面的有力扶持,大家對后市的看法也大多比較悲觀。但是,如果我們仔細看一看各類郵品目前的價格的話,那么我們又能非常清晰地發現一些機會,以小版張板塊為例,在整體發行量相對較小的情況下,目前的價格依然處于低谷階段,甚至還出現了部分品種打折的情況,與原本大家的預期產生了巨大的差異,這雖然造成了一定的心理落差,但價格的低企也是不爭的事實,如果我們能夠看到這一點的話,就離認識機遇又近了一步,如果我們再能意識到小版張板塊其實是目前郵市的核心板塊,將在未來郵市的走勢中起到至關重要的引領作用的話,那么我們會更加珍借這種只有在低迷的環境下才會產生的難得機遇。
二、介入確實會有一定風險,但又是把握主動的必須
行情的低迷、價格的低企并不能說明投資者現在介入就沒有風險,只要是投資市場,任何情況下都會有一定的風險,只不過我們在參與市場運作、進行投資決策的時候,只能根據風險與機遇之間的對比關系來決定,如果風險大于機遇,那么我們暫時觀望是完全有理由的,但如果機遇大于風險,那么我們的退縮就顯然缺乏足夠的依據。就目前市場的實際情況來看,近期一直處于下跌通道之中,由于政策面的過于冷淡,因此要想在短期內實現市場轉暖相當困難,但是,在下跌的過程中,絕大部分郵品的價格水分基本被擠干,甚至有部分郵品出現了價格超跌的跡象,因此我們完全可以說,風險依然存在,但機遇更大。當然,這種機遇并不是說投資者一介入就能看到立桿見影的效果,而是指現在介入的話,投資成本相對低廉、價格繼續下跌的空間不大而可以預期的今后上漲的空間要更為廣闊,在這種情況下,及時介入就不僅僅是馬上收益的問題,而是具有在投資中把握主動的意義,投資者如果能始終處于這樣一種主動的地位,那么只要出現機會就一定會有所收獲,這種收獲雖然不一定在短時期內成為現實,但卻絕對有成為現實的可能和依據。
三、遲疑是投資者的正常表現,但當斷不斷則要反受其亂
客觀地來看,在目前的形勢下要投資者馬上做出一個明確的抉擇,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面對著市場低迷的現狀,面對著即將到來的“歇夏期”的考驗,更面臨著政策面悄無聲息的不確定因素,投資者難免會產生遲疑觀望的情緒,一般情況下,行情越是下跌,這種情緒越是強烈,就投資層面來看,這種心態的產生完全是正常的。但是,既然參與到郵市投資中來,就必須在關鍵時刻有一個明確的判斷和決策,否則在遲疑之間,不利因素會悄悄降臨,或者有利時機會白白錯過,特別是在對市場底部特征有所認識、對郵品底部價格有所感知的情況下,再繼續遲疑下去,無疑只會讓自己徒增煩惱的同時也錯失可能出現的機遇,所謂“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在這樣一個敏感時期,如果不能果斷地作出參與的決策,那么困擾的只能是自己。當有職責需要你履行,而你也在一定程度上覺得自己應該履行職責時卻由于遲疑而做不出明確的抉擇,那么在投資中你就是“失職”,如果連這一點決斷的信心和勇氣都拿不出來,那么可能就真的不適合再參與郵市投資了。
信息早報
[align=right][color=#000066][此貼子已經被殷敏于2005-6-29 1:05:44編輯過][/color][/al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