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國慶”長假黃金周是各路商家難得的商機,然而近年郵市的黃金周卻是另一番慘淡的景象。究其根源,廣大投資者無不知曉公司放貨是其主要的殺手,因此這些年,投資者一直對黃金周心有余悸,甚至到了談“五一”、“國慶”長假色變的程度。筆者認為,下半年以來,盡管“封庫”、嚴查違規(guī)、郵政改制等利好不斷,但即將來臨的“國慶”黃金周的郵市仍不容樂觀,投資者必須謹慎對待。
一、“封庫”難以徹底,難保集郵公司不再放貨。近年,國家局為了挽救萎靡不振的郵市,出臺了不少的救市舉措,“封庫”、銷毀、專項整治、減量、降面值等等,可謂是利好不斷。然而,這些紀律要求總是多停留于文件、會議,卻很少落到實處。去年的“封庫”、銷毀工作,郵政部門已經(jīng)明確承認基層公司存在虛報、瞞報和截留現(xiàn)象。今年的“封庫”和查處違規(guī)在措施上似乎并未采用更加行之有效的靈丹妙藥,那么,在目前的郵政體制下,基層集郵公司截留屬于“封庫”范圍的郵品以及違規(guī)放貨的可能性依然還是較大。
二、去年以來不屬“封庫”范圍的郵品對市場同樣構(gòu)成較大的威脅。當今已變得越來越理性和成熟的投資者,警惕性也越來越高,稍有風吹草動,就可能會出現(xiàn)恐慌性拋貨。近年許多反彈行情的夭折,都是由于個別集郵公司將個別新郵違規(guī)放貨所致。那些剛發(fā)行和即將發(fā)行的新郵還很少在集郵者和市場中消化,集郵公司基本掌控著全部的貨源。那么,個別集郵公司完全有可能借國慶黃金周之機違規(guī)放貨。一旦出現(xiàn)這種境況,對市場的破壞性切不可小瞧。
三、眾多投資者對“黃金周”一直心有余悸,影響了投資者入場參與的信心。在市場基本面和政策面未出現(xiàn)根本性好轉(zhuǎn)的情況下,“黃金周”因集郵公司放貨導致行情不漲反而大幅下跌給投資者心理所帶來的陰影也就不可能消除。尤其是現(xiàn)在的投資者大多有寧賠時間、也不賠錢的謹慎心理。因而,黃金周期間要想投資者的思想觀念來個大轉(zhuǎn)變,加大投資力度,顯然很不現(xiàn)實。
四、利好政策不夠明朗,郵市整體尚處于弱勢狀態(tài)。今年的郵市盡管利好政策不少,但對郵市起主導作用的一些政策目前尚無定論。比如“封庫”后將有怎樣的后續(xù)舉措,現(xiàn)今還一無所知;郵政體制改革也僅僅出臺了實施方案,其中與集郵和郵市最為密切的郵票發(fā)行體制如何改,相關部門至今還只字未提。這也是導致近期郵市始終處于弱勢整理格局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