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消息:昨天下午,南京集郵愛好者王師傅帶著兩張稀有郵票來到本報求助,說他前不久在朝天宮集郵市場淘到一枚缺角的“祖國山河一片紅”和一枚號稱“孤品”的“稿字四方連”,但現在也沒有一個人能夠確切地說出郵票的真假。
在接受記者采訪前,王師傅從腰包里往外掏夾郵票的小冊子,邊掏邊得意地解釋說“我今年70多歲,集郵半個世紀,也是頭一次看到‘稿字四方連’……”
當他把“稿字四方連”放在桌子上時,記者的第一個感覺就郵票很新,面相很好:郵票無齒孔,無背膠、圖案很簡單,紙張顏色為土黃色,正面有拼音文字“XUAINAN”(淮南),中間以紅五星為主圖,用放大鏡可以看到五星中間有面值“20”,數字上加印了一個黑色的“稿”字,郵票背面有等級、日期、class、date字樣。
王師傅說,“稿”字郵票是1942年,中國淮南抗日根據地解放區發行的面值20分的郵票,1995年時價值約為100萬元人民幣。他在逛朝天宮時,無意發現了該郵票,沒有多想就把郵票給買了下來。另一枚郵票,就是缺了角的“祖國山河一片紅”,這張郵票面相很老,紙張發黃,右下角的“8”分字樣已缺損,由于中國郵政字樣印得很清晰,所以他認為絕對是真品,所以就一并買了下來。
王師傅告訴記者,郵票買回家后,他被老伴狠狠地罵了一頓,他現在唯一的愿望是,能找一個南京權威郵票專家,幫他鑒定郵票的真假。
記者查閱了稿字郵票的相關資料,終于找到一篇介紹“稿”字郵票的小文,上面是這么介紹的:“稿”字郵票用紙很獨特……是用用過的電碼紙的背面印制的,這種電碼紙是小32開白報紙……這個形容似乎和王師傅拿來的郵票有出入。
記者咨詢了南京大學集郵協會的高老師,她表示,早期的珍品因為防偽措施少,所以很容易被仿造。南京大學某教授,集郵數十年,但一時看花眼,竟花了16萬元從販子那買了一張“祖國山河一片紅”的贗品。
高老師說,她個人認為1942年“稿”郵票傳到現在,歷經63年,品相肯定不會很好,加上朝天宮那個地方,“假”多真少,因此她偏向于“假”票一說。在2年前,她在國展中心郵票展示上見過“稿”字四方連,6名保安護著這枚郵票,市民只能在1.5米外看稀奇。她建議市民搞收藏時,如果是內心喜歡,花個幾十一百的,買假了也無所謂;如果是想投資,千萬要謹慎。
來源:金陵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