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郵票市場雖然萎靡不振,但郵票拍賣仍然十分活躍。這種活躍,首先表現為香港、北京、上海、深圳四地郵票拍賣的市場格局基本不變,只是北京誠軒取代了北京華辰從事郵票拍賣;其次為名家珍藏繼續獨領風騷,受到市場的追捧;還表現為傳統珍郵成交活躍,各類熱點題材先后有出色表現。這既表明郵票收藏和拍賣分屬不同的市場領域,又凸現了郵票拍賣的價格發現功能,尤其是珍郵拍賣,成為整個郵票收藏與拍賣市場的風向標。
2月19日,香港PHI-LACHINA拍賣行落下的今年郵品拍賣的第一槌,總成交額達630多萬港元,其中湖北郵區改作銀圓基數郵票5分和30分各四方連以92萬港元成交,十分搶眼。
5月21日,香港PHI-LACHINA拍賣行率先揭開春季郵品拍賣的序幕,創造了600多萬港元的成交額。
5月13日,中國嘉德春季郵品拍賣會"林崧收藏及郵品"專場,則拍出了85.6%的成交率和865萬元的總成交額。
6月25日落槌的蘇黎世亞洲拍賣行春季郵品拍賣會,則推出了柯治軍的紅印花收藏專集和多部集郵名家的郵集拍賣,包括一部珍藏多年的各通商口岸郵政史的專集,成交額達到1916.452萬港元。
8月28日,深圳世紀經典拍賣行舉行郵品拍賣。拍賣會中的"文革票"珍品格外引人注目,尤其是"一片紅"的郵票帶有設計者萬維生先生的簽名和蓋章。
11月7日,中國嘉德秋拍推出沈曾華郵集的專拍,成交總額為770萬元,其中的"稿"字四方連,由于在中國郵品收藏特殊領域"解放區郵票"中的地位而十分引人注目。
11月8日,成立不久的北京誠軒拍賣行舉辦拍賣會,一些一度金盆洗手的著名郵品拍賣專家重新"殺回"拍場,郵品拍賣總成交額為489萬元。
最為搶眼的是11月20日,香港斯賓客拍賣行推出華郵珍品,一枚紅印花加蓋小字壹圓(見圖)以230萬港元成交,創下"小壹圓"成交價的新高。在12月18日上海拍賣行舉行的秋季郵品拍賣專場上,一套藍軍郵、紫軍郵、黃軍郵以200萬元的落槌價成交。
今年的郵品拍賣各地拍賣行都拿出了絕招。上海拍賣行繼續主推"無底價"拍賣,無論是清代的大龍郵票還是民國時期的實寄封,都以無底價拍賣。香港的蘇黎世亞洲拍賣行今年也推出了大量估價非常低的郵品,如普通的大龍郵票,估價只有1200--1500港元,足以令一些投資者動心。
據業內人士觀察,由于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參與郵品拍賣,使拍賣行從單純為集郵家收集珍貴郵品服務轉而為投資者收集"籌碼"。一些帶有特殊郵政信息或者郵政戳記的郵品,由于具有郵政史價值而受到市場的追捧。如一件1897年5月3日從福州寄往美國的紅印花實寄封,貼有紅印花小2分雙連兩件(均含逗點及倒"S"變體)、萬壽初版4分加蓋小字4分四枚并加蓋美國郵票5分橫三連、加蓋美國客郵局郵戳,在2001年的拍賣會上估價不到30萬港元卻沒有成交,在蘇黎世亞洲的的春拍上最終拍出了80.5萬港元。業內人士認為,集郵愛好者和郵市投資者可以根據自己不同的特點,選擇適合自己的目標。
來源: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