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年之后,市場并沒有大家所期待的那樣繼續飆升,而是展開了有選擇性的理智調整。這里所說的“選擇”,是指市場針對前期稍顯過頭的火爆,運作過程中,將行情中的“激情”部分向下壓了壓,又將行情中的“理性”部分向上抬了抬。具體表現,就是強勢品種(“會徽和吉祥物”系列、“丙戌狗”系列)與弱勢品種(低檔小型張板塊)角色互換,市場格局重新調整,從而推動行情向更為理性的方向發展。
從去年的臘月二十四到翻過年來的正月十五,京滬兩地郵市經過了冰火兩重天的大轉換,其中表現最為突出的,就是“會徽和吉祥物”系列非理性運作。從表面現象看,3個品種中表現最突出的,是“會徽”小版,元月最低時,它還不足百元,到臘月二十左右,它的市價一升再升,年三十收盤,已經攀到150元以上。大年初六,它依舊保持上沖慣性,最高越到175元,與元月最低價比,幾乎翻了一倍;但恰恰相反,3個品種相比,它的表現最弱,尤其不能與“會徽和吉祥物”不干膠小版相提并論。不干膠小版元月弱勢時,只在24元附近,后來隨大盤上行,但幅度極其有限,年前最后收盤只46元。開年之后,不干膠小版潛力超常發揮,連續闖過40元、50元、60元大關,最高時以62元的價格成交。與元月最低價相比,升幅接近160%,為“會徽”小版的兩倍;“吉祥物”小版年前最低在35元以下,后一路上行,至大年三十,已經升到60元以上。正月初六郵市開市,它繼續保持上沖趨勢,最高躥至72元。無論如何,“會徽和吉祥物”系列的強勁表現,為丙戌狗年郵市開局,打下了一個良好基礎,這也是它們的功勞所在。
但所有參與者內心都十分清楚,年前尤其是臘月二十以后行情火爆,另有其它原因:外地郵商都急著回家過年,無心在市場戀戰;投機者、投資者忙于準備年貨,沒有心思參與;地方集郵公司一年一度長假,也無法提供貨源。山中無老虎,猴子稱霸王,近幾年似乎已經形成規律。因此年前節后這輪行情,無論漲跌,都不能代表市場大勢。正因為如此,正月初十前后市場低調下行,并沒有引起資金的恐慌。相反,在“會徽和吉祥物”系列一定幅度下滑的狀態下,一些原先不為市場看好的品種,反過來,繼續保持著緩步上行的格局。這之中,低檔小型張板塊底部價格整體抬高,最為參與者關注。
低檔小型張主要是指上世紀90年代中期發行,面值5至8元,發行量2000萬至3000萬的品種。由于面值過高,發行量過大,流通渠道又被郵政部門人為設置障礙,因此市場形象直線滑落。最低時,市場喊價只在面值的4.5折左右。其中“萬國郵聯”、“大草原”、“香港回歸”以及“澳門回歸”等,更是落到2.70元以下。天量天價發行的“香港回歸”“澳門回歸”(面值50元),跌勢更為兇猛,兩枚加在一起只賣32元,僅為面值的32%。盡管如此,問津者依然寥寥。參與者甚至以“垃圾”冠其名。十年河東,十年河西。對于低檔小型張,久寒必熱,久跌必漲,也輪到它出頭露面在市場稱強時候了。相比之下,低檔小型張還只能算是弱勢品種,此次發動的上攻行情,也顯得十分平穩。其中一些相對強勢的品種,只是從前期面值5.25折左右,上漲到7.5折附近,上漲幅度勉強達到40%,遠遠不能和“會徽和吉祥物”系列相比。但近些天市場回調,“會徽”小版從175元落到145元,低檔小型張板塊卻沒有跟風,而依舊保持頑強向上的勢頭。有人將低檔小型張比喻為“溫吞水”,雖然半天難到燒開,但只要燒到一定熱度,想冷下來也不容易。從目前的狀態看,確實如此。
低檔小型張是市場厚重的底部,也牽動著萬千集郵者的直接利益,它的起與伏,對于郵市后市的發展,能起到關鍵作用。正因為如此,市場近期強弱角色的轉換,意義積極,從一定角度,也預示著郵市下一階段的大致走向。
來源:大江南收藏/張健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