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冀 來源:南京日報
昨天開始,20枚我國郵票的開山鼻祖——大龍郵票在南京鼓樓郵政局與市民見面了。這些大龍郵票是由清政府在光緒年間發行的,距今有120年左右的歷史了。更有意義的是,它們曾在去年搭乘神舟六號遨游太空,此次是隨著《中國航天事業創建50周年·神舟六號搭載品實物藏珍》全國巡展活動來到南京。
記者看到,每枚大龍郵票都被裝在玻璃試管中,受紙張和當時印刷技術所限,這些存世的大龍郵票已經開始發黃和發脆。經過協商,工作人員抽出其中一枚,記者得以與傳說中的大龍郵票親密接觸。
這枚龍票呈長方形,四周有圓形鋸齒,大小約4厘米×3厘米,外形和現代普通郵票無異。票面花紋為深紅色,外勾兩欄方形邊框,中間是一條蟠龍,兩側云翻霧繞,底邊怒海狂濤。邊框中有楷體“大清郵政局三分銀”等漢字,另有英文“CHINACANDARINS”分列上下。負責人介紹,大龍郵票全稱“海關一次云龍普通郵票”,其票面圖案取自清帝龍袍上的五爪金龍。負責人介紹,“CANDARINS”這個詞翻譯成白話就是一兩紋銀的百分之一,和兩側的阿拉伯數字3合起來,就表示中文“三分銀”。
記者了解到,自秦朝開始,我國建立了遍布全國的驛站,所有信件皆由驛卒快馬傳遞。至清末光緒年間,這一延續2000多年的制度日顯落后,清政府想學習西方開辦新式郵政。時任中國海關總稅務司(相當于今天的海關總署署長)的英國人赫德毛遂自薦,于1878年3月在海關試辦郵政,并在同年7月下旬發行我國第一套郵票“大龍郵票”,由上海海關造冊處分三期印行。前后共印了100萬枚,直到1885年停印。傳世至今的大概已經不到10萬枚,主要流散在中國和歐美,目前的行情大約為每枚5000元。那么這批大龍郵票從何而來?巡展負責人介紹,除了一部分從海外郵商手中購得,其他是從國家郵票博物館調撥的,總數為1329枚。去年,這1329枚龍票和一批中國首枚航天郵票、世界首枚航天郵票一同經過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批準,搭乘神舟六號上太空遨游。因為曾經“飛天”,每枚大龍郵票連同其他兩枚上天的郵票一起以3.8萬元的價格打包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