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黃興躍)
“信”在這里意指誠信。的確,在這大千世界里,無時無刻的都離不開“信”。大到黨和國家對人民群眾的“誠信”,小到菜市場菜販對顧客的“誠信”。別小看這個“信”字,它關系到黨群關系、干群關系、商家與顧客的關系,是關系著國秦民安的大事情呀! 這個“信”字,用在國家郵政身上,是不是有點差強人意了。事實也是如此,這么多年了,國家郵政在郵票的發行和使用問題上,對人民群眾的“誠信”又體現了多少呢?先說郵票發行渠道吧,本來郵票就—個發行渠道,作為郵資憑證的郵票(包括普通郵票和紀特郵票),是在郵政業務窗口銷售給群眾用來寄信、寄包裹、寄掛號、寄特快專遞等郵政業務范疇的。在改革開放中卻分成了兩個發行渠道,—個是在郵政業務窗口發行銷售的普通郵票;—個是在中國集郵總公司發行和銷售的紀特郵票。國家郵政局把郵票發行一分為二,是為了方便群眾、“誠信”服務群眾,還是為了行業利益呢?再來論一下郵票的使用功能吧!自從郵票的發行渠道一分為二以后,紀特郵票的使用就沒有暢通過,這些年來在基層郵局發生的諸多違規刁難消費者的事例還少嗎?其全心全意為人民群眾服務的宗旨與“誠信”又到那里去了呢?最近發生的有些郵局在限制紀特郵票在包裹和特快專遞中使用,并以“防止假郵票”為借口,尋求行業保護,其目的就是讓群眾掏錢寄包裹而限制用郵票,紀特郵票的使用都成問題了,還有什么“誠信”可言呢?國家郵政對基層要求的素質太低了,基層郵政窗口的業務人員連假郵票都不能識別,還有資格上崗嗎?連郵票市場上郵商都能隨時隨地的辨別假郵票,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為什么國家郵政行業卻做不到呢?拿“假郵票”為幌子而距絕消費者使用郵票,你們為群眾服務的“誠信”又體現在哪里呢?倘若銀行的業務人員都以有“假人民幣”為由而放棄辦理儲蓄業務,不是要引起天下大亂了嗎?幸好國家銀行加強了對行業內部人員的訓練和自身素質的提高,才使銀行這郜機器不間斷的正常運轉,保證了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僅從“誠信”而言,銀行服務于民的“誠信”是不是要比郵政的“誠信”強若干倍呢? 今年以來,國家開始了對郵政體制的改革,是不是意味著國家郵政對人民群眾的“誠信”引起重視了。庫存積壓郵票銷毀了,但到現在沒有見到國家郵政的正式消息,不能不讓群眾對你們承諾打個問號,提了這么久的消滅打折郵票和解決郵票使用問題,又真正做到了嗎?“誠信”又體現在那里了呢?國家郵政的“誠信”何時何地才會真正體現在人民群眾身上,我們除了吶喊和無奈,也只有試目以待了!!! 2006.7.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