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9月10日發行《文房四寶》郵票后,《文房四寶》絹質小版張就成了郵人牽腸掛肚的事。因為它與廣大集郵者無緣,必須到10月26日開幕的“2006北京國際郵票錢幣博覽會”上憑門票購買。于是投資者和炒作者也將目光轉向了絹質小版,都期望在它身上挖出個金娃娃。
據說購買門票的地方熱鬧非凡,居然還動用了警察。炒作門票如火如茶,定價60元一本的《文房四寶》絹質小版張折子已經被炒到了130元一本,隨著門票價格的炙手可熱,絹質小版張肯定會被炒出天價來!
不過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歷屆郵票錢幣博覽會的特銷郵品,被炒出天價后,都逐步回歸自然。這樣就造成,推出方大賺一筆,炒作方極少數發財,參與方大多數被套。盡管絹質小版張戴著龍頭的光環,但也會步入這樣的軌跡。這對于企盼購入收藏者,大可擦亮眼睛在旁靜觀,目睹這場鬧劇散場之時再購也來得及。
隨著國家郵政局公報[2006]32號“關于發行《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七十周年》紀念郵票的通知”發布,因為其最后有這樣一句“注:另同時發行《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七十周年》紀念郵票本冊1本。”又是一個新龍頭的誕生,自然引起郵人廣泛關注。據說之所以稱其本冊,因為它同近年來創新的連環畫式小本票相似,但因其有16開大小,而稱為本冊。冊內只有一套郵票,面值僅9.2元,出售價卻要70元。因為其龍頭效應,開始還有人超過售價尋購,但在臨近發行日時,期貨價已在5O多元,尚未發行就跌破了發行價。為什么會跌破發行價?人們主要看穿了其暴利性質,它與絹質小版捆綁門票價格不同,它只是添印了一些圖片并非郵資票品,就多要價60.8元,如果您掏錢購買時,會不會想到自己成了冤大頭?
雖然,絹質小版和長征本冊都是正宗郵品,但其本身就是專為集郵目的而發行的,是郵政為迎合收集者的獵奇欲望而開發的。說句不中聽的話,其也是利用發行郵票的權力,超量開發新郵的附加值。說來說去還是為了一個錢字,郵政或者總公司利用手中的壟斷權,開發這兩個“非正常”的龍頭,大賺一票;炒作者認為有機可乘,欲搏一下;收藏者垂涎欲滴想在自己的郵冊中,插上一枚。盡管有關方面不斷告誡人們不要參與炒作,盡管有人不斷呼吁抵制暴利郵品,但是每逢“非正常”龍頭的誕生,總有不少躍躍欲試者,這樣的苦頭似乎永遠嘗不夠!
作者:長弓 文章來源:大江南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