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會題材可以說是當今市場上最有誘惑力的題材,“會徽與吉祥物”不干膠小版張的風光無限,就昭示出了奧運會題材所具有的獨一無二的魅力。倘若以這個角度為出發點的話,“奧運項目”(1)不干膠小版張理應受到集郵者與投資者的追捧,但是,實際上并非如此。上市以來一直都不被投資者所注意的“取消農業稅”小版票,卻出人意料地扮演了黑馬的角色,再次印證了選擇性時代的標記。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依筆者的愚見,“奧運項目”(1)不干膠小版張的乏人問津,意味著再度發出了一個明確和重要的信號,那就是郵票供求關系正在進一步由以往的“賣方市場”向現在的“買方市場”的戰略性轉變。導致郵票買方市場來臨的原因在于:長期以來,由于絕大多數發行的編年郵票一直處于大面積深幅打折的狀態,這無疑大幅度地降低了集郵者與投資者對于郵票的基本需求,這就是說,擴大了郵票的供給量;自從1997年春季開始的持續性調整以來,投資者飽受煎熬,苦不堪言,使得投資者的風險意識陡增;隨著理財渠道的不斷增多,投資者的視野變得越來越開闊,其對郵票的選擇性也就變得越來越苛刻,從而降低了郵票的需求。
買方市場的特點是產品供需關系中買方處于主動的地位,成為市場的主導者,買方的可選擇性非常大,而賣方必須向買方提供其所需要的產品。買方市場是市場經濟發展變化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現象。在郵票市場上,郵政部門作為郵票的發行者,屬于賣方,而集郵者與投資者為買方。買方市場的形成,意味著郵政部門與集郵者和投資者的地位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投資者將會有更多的主動權,買方市場的形成要求郵政部門不僅要提供郵票,而且還要提供受到歡迎的郵票,才能夠得到買方的認可。郵票市場之所以長期處于低迷的狀態,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郵政部門提供的郵票得不到集郵者與投資者的認可。買方市場的弊端可以列舉出一大堆,在此,筆者就不再闡述;筆者以為,買方市場的最大弊端在于弱化了集郵者與投資者的地位,其權益也就自然最容易受到侵害。
郵票市場由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的轉變其實早就開始了,市場持續多年的大調整業已證明了這一點,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情況將會變得更為突出。小型張曾經是市場上炙手可熱的品種,然而由于市場的不斷姜縮及發行政策的調整,投資者對于小型張的需求呈現出大幅度下降的態勢,但是對于某些小版張的需求仍然旺盛,“會徽與吉祥物”不干膠小版張不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嗎!“庚申年”郵票屢次創出新高更是這樣。
盡管買方市場的形成難免會帶來陣痛,但是對于市場的發展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與作用。買方市場對于投資者的投資理念也將帶來相當大程度的沖擊。價值投資、長期投資的理念將會得到進一步的強化,絕對價格的高低、市值的大小、發行時間的長短等因素對于價格的影響將會變得越來越淡化,盲目進行炒作的風險將會變得越來越大。價格之間的兩極分化將會越來越顯著,市場的結構調整將會變得更加深刻。“丙戌年”大小版張與“取消農業稅”小版票所形成的極其鮮明的反差,對于投資者正確認識市場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
作者:周鳳遲 文章來源:北京郵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