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小喜愛集郵。上個世紀90年代初,因單位效益不好,我辦了停薪留職手續,在離家不遠的花鳥市場里租了個攤位,專門收購和出售老郵票、古錢幣,古玩舊書等等。當年自己藏識不精,有些誤打誤撞以極低價收進的錢幣精品,竟又讓一些懂行的熟客從自己身上“撿漏”挑走了。以致于后來我給自己定了這么個規矩:除非有十足的把握,否則,哪怕對方出的價格再高,我收進的藏品也絕不賣給懂行的熟客。以下兩例是自己的東西被懂行的熟客“撿漏”的故事。
1993年春,我在攤位上以100元的價格收進了一枚品相尚可的“宣統三年造壹元大清銀幣”,該銀元當時的市場行情為120元左右一枚。同一市場里做錢幣生意的小施看了這枚銀元后問我怎么賣,我說這枚品相不錯,賣你130元吧。小施也不還價,就把這枚銀元買走了。后來我聽說小施又將它以300元的價格賣給了一位集幣愛好者。我當時覺得奇怪,這枚120元左右的銀元何以能賣如此高價。經打聽才知道“宣統三年造壹元大清銀幣”有“帶點”和“不帶點”兩種類別,普通的“不帶點”的市場價為120元左右一枚,而比較少見的“帶點”的市場價為280元左右一枚。我收進的那枚“宣統三年造壹元大清銀幣”正巧是“帶點”的,由于當年自己幣識不精,誤將少見品當普通品出讓了。
另一次是1994年夏天,我在攤位上以15元一張的價格收進了10張連號碼的第二版人民幣貳元券,該券當時的市場行情為20元一張。人稱“鐵公雞”的熟客老韓獲悉后來到我的攤位前,他拿過10張貳元券仔細觀察后,問我這些券怎樣賣。我平時對過分精明的“鐵公雞”一直沒什么好感,便抬高價格回答:“25元一張。”誰知老韓竟不還價,掏出250元錢交給我,便把這10張券買走了。
我當時好生納悶,“鐵公雞”何以如此反常?過了很久我才知道,第二版人民幣貳圓券有普通的五星水印和罕見的古幣水印兩個品種,五星水印當時的市場價為20元一張,而古幣水印當時的市場價竟高達80元一張。我收進的10張貳圓券正巧是古幣水印的……就這樣,由于眼力不夠,學識不精,誤打誤撞收進的好東西,竟又讓人家從自己身上“撿漏”挑走了。這“撿漏”與 “被撿漏”的一字之間,便有著懂行與不懂行的天壤之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