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以來,由于又有新的資金進場掃貨,從而使得前期一直處于調整狀態的小版張與郵資片都出現了不同程度上的反彈,對于再次提升投資者的信心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我們注意到:在本次反彈行情中,又有新的郵資片成為資金吸納的對象,其中尤以“甲申年”普通郵資片的表現最為出色,賺錢效應非常顯著,再次展現出了郵資片所具有的獨特魅力。
多年以來,小版張之所以能夠在市場上大行其道,完全得益于政策的催生,而政策的指揮棒又為資金的流向指明了具體的目標,這也正是2003年小版張能夠在2004年春季集體大爆發的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從此以后,由于小版張品種的不斷增多以及資金的追捧,使得小版張在市場上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最后成為投資者津津樂道的首選建倉品種。但是,我們也不得不注意到:許多小版張經過較長時間的洗禮,業已演變為一個比較成熟的投資品種,尤其是其價格都已處在相對的高點,某些品種的價格更是不斷創出新高,這無疑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投資者參與角逐的步伐,退避三舍甚至成為唯一的選擇。
在這樣的情況下,市場要想保持應有的活力,除了要繼續保持小版張價格的震蕩幅度以及個別品種再度創出新高之外,必須要不斷涌現出新的熱點品種,以此來提升投資者對于市場的基本信心。絕大多數小版張得以比較充分的挖掘之后,就意味著資金將有可能尋找新的市場空白點,而一直以來無人問津且具有量價優勢的郵資片,無疑填補了這一空白點。先是以“法律大會”、“詩歌節”、“長征”、“二炮”、“傅抱石”等為代表的新紀念片整體走強,緊接著就是以“23屆奧運”、“區票展”等為首的老郵資片開始進入投資者的視野,為沉悶的市場注入了新鮮血液,使投資者看到了新的希望。
如果單純從發行量的角度來看,郵資片的價值應該遠遠高于小版張,已經窮途末路的小型張更不用說,但投資者在實際操作上卻不是這種認識,一個突出表現的就是予以回避;即使是眾多郵資片的價格跌至0.5元之下也是無動于衷,而是去追隨那些自己并不能駕馭的高價小版張,從而與近在咫尺的機會失之交臂。那就以2004年1月5日發行的“甲申年”普通郵資片為例吧。“甲申年”普通郵資片50萬枚的發行量是提前公布的,其發行價格只有12元,并且上市之初的價格也不過2元;可是,就是這樣一套具有發行量小、題材佳、價格低三重優勢的郵資片卻是乏人問津,這也是投資者對于普通郵資片在價值認識上存在著的一個重大誤區。
長期以來,投資者不僅對于紀念郵資片價值的認識上存在著誤區,而且對于普通郵資片的理解上更是如此,大量普通郵資片一直以來都不能進入投資者的視線就是最好的證明。實際上,管理部門已經提前察覺到了這一點,將為數不多的縮量普通郵資片推向市場之舉措,就非常具有遠見,但是,絕大多數投資者都沒有認識到這一點。至此之后,發行部門又推出了縮減紀念郵資片發行量的舉措,將“法律大會”郵資片的發行量降至86萬枚;就是這么一個重要的信號,依舊未能引起投資者應有的關注,面對每包價格只有1500元的“法律大會”郵資片視而不見。本次郵資片行情與以往相比有一個突出的特征:它不僅僅局限于新郵資片,而是新老品種相互交織在一起,乃是一個較為典型的獨立行情,而非小版張或小型張的附屬品,是一次具有重要意義的突破。
眾所周知,郵資片具有兩個極其突出的特點:一是價格上的低廉;二是長期以來都處于被邊緣化的狀態,投資者對其更是不屑一顧,總是認為難以產生獨立行情;也正是因為郵資片具有這個獨一無二的特點,因此成為黑馬云集的板塊。雖然投資者對于這一點有著驚人一致的認識,但那僅僅停留在理論上的狹隘認識,并沒有提升到實際操作的戰略高度上。正是基于這一點的認識,使得絕大多數投資者往往在郵資片行情面前無所作為,不少投資者踏空或倉促應戰也正體現出了這一點;投資者駕馭市場能力的高低并不完全體現在追逐已經出現的機遇,而在于能在大家感到前途渺茫的時候,能主動地發現其內在的機會,并且能夠始終堅信價值投資的理念,才能在市場上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