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周來,郵市最耀眼的“明星”無疑是2003年小版張,盡管“文”票、編號票、紀念郵資片等板塊的表現都相當不錯,但無論從價格上漲幅度還是市場人氣指數而言,2003年小版張都處于“尖峰”位置。盡管對2003年小版張啟勢原因看法不同,但一個相關因素不容忽視,那就是最新版《郵票目錄》的出臺。它被認為是對一直廣受爭議的2003年小版“身份”的確認,從而也使2003年小版在市場引起了一陣波動。
從表面上來看,2003小版走勢與新版《郵票目錄》發行毫無關聯,但是正是新版《郵票目錄》的出現給真正的小版與“偽小版”確定了各自不同的身份。2003年新郵開始采用小版張形式以來,市場人士就對究竟什么是真正的“小版張”、哪些小版張投資價格更高產生一定疑慮與爭議。以2003年小版來說,有人認為它是小版張,有人卻不以為然。所以,2003年小版的“身份”一直廣受質疑,沒有定論。更有人認為,這是管理層變化花樣獲利的又一新手段。
2004年以后,由于取消了單一小版形式,因此對小版張的認識與界定,市場有了不同衡量與決斷標準。一些被列為“版式二”的品種被一些市場人士認同為小版張,但一些單一版式、全張枚數較少、全張票幅較小的品種也被許多投資者視為小版張同列。這引起了較大爭議。說的都有一定道理,但誰也無法說服對方。因此,各使各的勁,不斷有品種被人著力推動,往往再度引起爭議。而對廣大普通投資者來說,難免有“霧里看花”之感。
很顯然,中國的郵市目前還沒有擺脫“政策市”的影響,而作為重要表現形式之一的《郵票目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對郵品“身份”的一種官方區分,這勢必會影響到投資者對郵品“身份”和投資價值的認識。無論2003年小版張近期強勢有多少內因和外因,但新版《郵票目錄》對真正小版張“身份”的確定無疑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盡管2003年全年新郵都采用小版張形式,這一點在新版《郵票目錄》中也得到進一步確認,但對其后幾年新郵小版張而言,由于不是采用單一小版形式,因此就存在著“真”、“偽”之爭;而新版《郵票目錄》對真正小版張“身份”的確定,無疑使有著濃重“政策”情結的市場投資者終于可以暫時為小版張的“真”、“偽”之爭劃上一個句號。真正的小版張必然會由此占據投資“高地”。
從這層意義來說,新版《郵票目錄》為廣大投資者提供了重要參考,也明確了關鍵性的投資方向。對于類似2003年小版張這樣的真正小版,投資者必然會重新審視它們的投資價值,必然會優先選擇它們作為投資對象。因此這些小版獲得的表現機會和價格上升空間也就更廣闊。可以說,新版《郵票目錄》是2003小版近期強勢表現的“催化劑”。
如果說沒有新版《郵票目錄》出現,大家對郵品投資價值有著不同的認識的話,那么,新版《郵票目錄》的出現則多少使許多爭論暫時畫上了休止符。因為誰都可以堅持自己的認識,堅決維護自己看好的品種,但在“政策”為導向的大背景下,投資者與其獲得市場認同低的,毋寧選擇市場認知度高的。雖然時間可以檢驗一切,但投資具有很強功利性,選擇目前市場不認可的品種在一定時間段內很難說是成功的投資行為。反之,有些以往并沒有受到市場重視,而有著諸多爭議的品種,如果新版《郵票目錄》確實認同了其定位,那么投資者倒不妨可以多加考慮。因為無論怎樣,運作這些品種都可以算“師出有名”。
來源:中國商報 作者:許明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