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集郵報 小魯
4月18日上午9時許,郵票印制局的銷毀車間內,一臺裁切機、兩臺碎紙機同時開啟,隆隆的轟鳴聲中,一版版、一套套2006年第二季度逾期未售出紀特郵票眨眼間粉身碎骨。
記者在銷毀現場看到,各地上繳的2006年逾期未售出零售紀特郵票分箱整齊地擺放在地上,幾名工人麻利地將箱內的郵票分類放在各臺機器旁。散票大都粘貼在報紙上,因為規格不太整齊,所以直接投入碎紙機;整齊的整版郵票和小型張則被放進裁切機。裁切機是平行裁切,裁切前工人師傅認真地在機器上測量尺寸,設定載切程序。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每枚一般規格的郵票保證裁兩刀,大一些的郵票如小型張裁三刀,每枚郵票都會被裁成三四截。被裁成紙屑和條狀的碎票從機器的另一端不斷涌出,工人們又仔細地對碎票進行檢查,生怕有“漏網之魚”。最后,這些碎票被放入專門準備好的壓縮機壓縮成塊狀以減小體積。在本次銷毀工作全部結束后,這些碎票將被運往造紙廠進行化漿,自始至終整個銷毀過程都有專人監督,以保證工作的嚴肅性。
2006年郵政部門對紀特郵票發行銷售政策進行了重大調整,銷售政策由“預訂為主,零售為輔”調整為“預訂和零售并舉”,按照新郵出售辦法規定,郵票自發行之日起,在全國各地郵局出售,出售期限為6個月,逾期后,所有郵局窗口都不能進行銷售。
2006年12月7日至11日,郵政部門曾對2006年第一季度零售剩余紀特郵票進行了首次銷毀,促進了集郵業務的健康發展。本次銷毀工作是中國郵政集團公司對2006年第二季度逾期未售出的零售紀特郵票集中銷毀。
此次銷毀的8套紀特郵票分別為:《青城山》、《天柱山》、《中國現代科學家(四)》、《現代燈塔》、《中國航天事業創建五十年》、《金銀器》、《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二)》和《云岡石窟》郵票及小型張。
對逾期未零售出的紀特郵票進行銷毀,是郵政部門遵循市場經濟規律、轉變經營管理方式、改革和發展集郵業務、為社會提供優質集郵服務的重要舉措,旨在維護社會利益和消費者的權益,在弘揚集郵文化、凝聚集郵愛好者隊伍,促進集郵市場健康發展、樹立企業誠信形象等方面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由于種種原因,中國郵政集團公司沒有同時公布上述8套郵票的發行量,相關數據將在晚些時候公布,請繼續關注《中國集郵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