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說《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七十周年》紀念郵票本冊
重慶·左群
2006年10月16日,國家郵政局公報[2006]32號《關于發行《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七十周年》紀念郵票的通知》。 “國家郵政局定于2006年10月22日發行《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七十周年》紀念郵票1套4枚,小型張1枚”。在這份通知的落款處,“注:另同時發行《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七十周年》紀念郵票本冊1本”。再查閱國家郵政局郵資票品管理司和中國集郵總公司主辦的中國集郵信息網上的“新郵預報”中,同樣也有這樣的表述。根據國家郵政局新郵發行公報的慣例,此句“注”中所提到的郵品同樣應當是國家郵政局正式發行的郵資憑證,以往同時發行小本票等也普遍采用“注”的方式。因此,“長征”紀念郵票本冊是由國家郵政局正式發行的郵資票品。又是一個新龍頭的誕生,之所以稱其本冊,因為它類似于近年來創新的連環畫式小本票,但因其有16開大小,而稱為本冊。冊內有一套郵票,面值9.2元,售價70元。自然引起郵人廣泛關注。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七十周年》紀念郵票本冊內有31幀插頁,每一頁的尺寸是28×21cm,分前言、告別蘇區、偉大轉折、斬關奪隘、艱苦卓絕、勝利會師和長征精神代代傳七個部分。每一部分都印有珍貴的歷史照片和資料,分別配以《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七十周年》紀念郵票。從而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現了二萬五千里長征中波瀾壯闊的歷史畫面和感人至深的紅軍事跡。
紀念郵票本冊由閻炳武和郝旭東設計, 是與“長征”郵票發行的同時,國家郵政局推出的一種郵票和郵品相結合的新產品。類似于小本票,但它比小本票厚、大,形式上和一本 16開橫幅畫冊一樣。
郵票紀念本冊按照郵票的五個點分成五個部分,采用寫實的風格,基本上以歷史照片為主,根據時間重現歷史,色調也偏重于歷史的感覺,就是老照片的顏色,和《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七十周年》郵票設計一樣,本冊的設計以樸實無華、莊重大方,盡可能地把長征的歷史脈絡再現在大家面前。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七十周年》紀念郵票本冊(以下簡稱《長征大本冊》),它突破了以往郵品厚重的包裝,像一本雜志一樣輕便;內含的郵票也不似郵冊那樣的插票,而是直接印制在本冊中,一頁就如同一張“大郵票”;該紀念郵票本冊最為珍貴的是將一套四枚郵票和小型張設計為一版一票(張),采用郵票直接印制在內頁上的方法,有郵票的那一頁專門打上了便于撕貼的齒孔。郵票邊紙襯以與郵票內容相一致的風光圖案,更全面地詮釋了郵票所表達的含義,其規格均為28×21cm,每一頁就如同一枚“大型張”。使郵票和本冊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突出了郵票本冊的整體感。
該紀念郵票本冊編號發行,不僅具有獨特的歷史和鑒賞價值,還具有較高的收藏價值。
用這種形式發行郵冊,在我國尚屬首次。按排序來講,這將是我國郵資票品發行史上的第一個紀念郵票本冊。
《長征大本冊》是一款潛力郵品。題材優秀,發行量小,其未來的收藏和投資價值不俗。由于《長征大本冊》發行之初,其身份備受爭議,所以關注的人并不多。近日,隨著《新版郵票目錄》的面市,《長征大本冊》正式進入2006年新郵發行目錄,其正規郵品的身份得到國家郵政局的確認。
《長征大本冊》在設計、規格、發行方式、發行數量和價格等方面,完全顛覆了傳統小本票的模式,刷新了郵票發行的多項第一。由于制作成本遠高于傳統小本票,又是國內首次研發大本冊,因此發行數量很少,據傳:《長征大本冊》發行量為30萬冊。
《長征大本冊》最值得關注的重點在于:國家郵政局首次將小型張印制入冊,系在原有長征小型張設計的基礎上,將傳統小型張印制在有文字說明和背景圖案的郵票背膠紙上,較同時發行的同題材小型張票幅更大,這一發行方式的創新,直接導致一款新型郵品--“大型張”的誕生。又稱之為“長征大型張”。
“長征大型張”為國家郵政局正規發行的郵品,以《長征大本冊》為載體發行,發行量僅30萬枚。集題材好、設計創新、發行數量小等萬千寵愛于一身,符合目前市場倡導的精品投資思路,一旦被投資者挖掘和認可,具備成為郵票投資黑馬的條件。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七十周年》紀念郵票是2006年郵票發行的重大題材,俗稱:“紅色”題材,深受投資人追捧,具備中線投資價值。“紅色”題材注定《長征大本冊》未來會有不俗表現。《長征大本冊》走的是禮品開發方式,社會消耗大,由于發行量僅30萬冊,經過禮品消耗和沉淀后,市場流通量會越來越少,符合量小精品投資要求。如果國家郵政局今后繼續開發含有大型張的大本冊,那么大型張將成為一個新的發行系列,擠身于郵票收藏市場。《長征大型張》也將成為當之無愧的龍頭。如果國家郵政局今后不再開發含有大型張的大本冊,那么《長征大型張》則更為稀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