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集郵報 王翠玲
計劃不如變化快。這不,2007年時間尚未過半,紀特郵票發行計劃變更已經進行了多次;近日國家郵政局以[2007]13號公報《關于調整2007年紀特郵票發行計劃的通知》下發了“2007年紀特郵票發行計劃(調整)”,確定2007年發行紀特郵票32套,包括郵票83枚,小型張3枚,小全張2枚,小本票2本,總面值122.50元,總售價154.90元。調整主要分為幾個方面:一是增發郵票,二是變更發行日期,三是修改部分項目內容,四是確定部分“待定內容”。筆者仔細分析了這次紀特郵票發行計劃調整,認為有幾個特點值得肯定。
一是補缺性。補充調整了原計劃中遺漏的重要郵票選題,如《中國郵政儲蓄銀行》、《中國話劇誕生一百周年》、《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第六次代表大會》等。
二是準確性。修正確定了原計劃中不準確的郵票名稱,如《2007世界夏季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增加了“夏季”二字;探月衛星發射成功郵票定名為《中國探月首飛成功紀念》,因為探月衛星發射是整個探月工程的第一步,以后還有第二步月球車著陸,第三步載人登月,新名稱為今后發行系列郵票留下了伏筆。
三是前瞻性。提前了《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運動項目(二)》郵票的發行年份,既避免了明年奧運會題材郵票短時間集中發行擁擠的缺點,又增加了今年奧運會郵票的比重,預熱了奧運會氛圍。
四是均衡性。發行日期的變更使全年郵票發行有條不紊、平穩均衡,3-9月份每月發行3套,其他月份基本控制在2套左右,發行進度安排比較合理。
五是規范性。綜觀整個調整后的發行計劃,除發行日期無法提前確定的郵票外,其他內容全部確定了,整個計劃清晰、準確、規范、嚴謹,可信度較高。
六是全局性。在郵資上調50%的情況下,綜合考慮了各方的利益,合理控制郵票套數、枚數和面值,使總售價上漲的幅度遠小于郵資上調的幅度,維護了各方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