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集郵被譽為“王者之好”,對集郵活動來說本無可厚非,但對集郵經營來講卻限制了市場,顯得曲高和寡。筆者認為,集郵經營業務一方面要繼續堅持“高雅文化”的品位,彰顯“國家名片”的深厚底蘊,滿足高素質郵迷的審美意趣;另一方面在品種上也要迎合流行文化,讓一些品種(如個性化郵票)成為流行文化的名片,爭取新的市場。
廣東省函件集郵局開發的《動感·快樂·史努比》個性化郵票及相關系列產品在全國熱銷是一個很好的案例:它將經典與現代相結合,塑造出動感、和諧的新形象,激發了兒童的集郵興趣和家長的購買欲望,在這些兒童和家長中,很少有真正的郵迷,但他們卻通過購買這套個性化郵票不知不覺走進了集郵隊伍。所以,集郵業務還要借助流行文化對新市場的撬動力。
凡是流行的東西,都有大量的追隨者,由于流行文化有驚人的市場影響力,其高漲的人氣奠定了市場基礎。同時流行文化在蔓延中,市場自然會細分。有針對性的開發集郵品,很容易得到認可。比如隨著“超級女聲”的流傳,冠名產品跟著熱銷,演出公司、音像制品也隨之火了一把,不但電視臺、通信業賺了個盆滿缽滿,湖南省長沙市郵政局開發的“超女明信片”也從中分得了一杯羹。
更重要的是,流行文化還是一種不斷變動的因素,比如卡通形象,從早期的唐老鴨到蠟筆小新到史努比;再如“超級女聲”節目,從張涵韻到李宇春到艾夢萌。其變動過程,也是市場更新的過程,這種更新的市場永遠不會飽和也不會疲軟,面對流行文化形成的財富金山,集郵品作為文化的載體自然要分得一杯濃羹。
郵票是國家名片,所以它的題材具有嚴肅性,還要經過嚴格甄選;而個性化郵票,從“個性”二字就可看出,它從一誕生就帶有濃厚的現代色彩,加之企業的運作賦予了它商業的胎記,它的產生就是為了滿足更廣大人群的要求,就是直奔市場而來。“市場”是什么?市場就是效益!深受兒童喜歡的卡通“小狗”史努比個性化郵票走紅市場就說明,郵票的個性化和大眾化必然形成新一輪以“流行文化”為坐標的集郵熱潮,普通市民也能成為集郵迷。
來源:中國郵政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