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河北網保定8月3日電 中國集郵總公司、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最近發表聲明:“近日在國內多家媒體(報刊)上連續出現與中國集郵總公司、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聯合出品、發行的郵票紀念冊等文化產品類廣告及文章,其內容概未經審批同意,該類廣告及文章內容多與事實不符,夸大其詞,極易誤導受眾,請公眾審慎注意,謹防受騙。” 近年來,不少單位和個人看中集郵品升值空間和社會大眾的專業知識缺乏,開發出包裝精美豪華、價格不菲的集郵品,令不少消費者上當受騙。根據保定市郵友反饋的信息,業內人士提醒集郵愛好者——
不要被豪華的外包裝迷惑,要看郵冊的實際價值。目前在集郵市場上出現的不少集郵冊多注重包裝,而郵冊實際所包含的郵票等有價商品卻寥寥無幾,以大包裝迷惑消費者眼球,少則幾千元,多則上萬元。其實際收藏和投資價值很小。
花紙頭不等于郵票。郵票要具備“中國郵政”字樣、郵票名稱等要素。目前,不少大包裝郵冊通常頁數較多,但實際國家發行的同一專題內容的郵票有限。還有些郵冊是用花紙片印制成郵票的形狀冒充郵票混雜在冊子里,蒙騙消費者。消費者由于不了解我國發行郵票的規定,加之有些人以價格和包裝來作為物超所值郵品的評價標準,較易上當。
郵票成套購買才有意義。按照我國郵票發行的慣例,郵票發行有多套、單套之分。無論一套郵票的枚數是多少,成套為最佳,紀念郵票在郵票的左下角有郵票的志號(統一編號),如2007-11(2—1)j,說明是2007年第11套郵票,共2枚,這是其中的一枚。J是紀念的第一個字母。通信用郵票和個性化專用郵票沒有志號。由于成套郵票較貴,為了提升價值和壓縮成本,不少商家在制作郵冊時多數情況下是放其中的一枚或幾枚,蒙騙外行消費者。
有關集郵專業人士提醒消費者注意,為避免花高價買教訓。要豐富個人的集郵知識,增加專業知識,提高鑒別能力;遇到自己無法判斷的“高價郵品”,不妨向懂行的業內人士請教。(曹力英、孫勝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