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投資者在郵市的投資過程都可以分為兩個環節:認知環節和操作環節。前者屬于認識環節,后者屬于實踐環節。具體的投資過程就是一個從認識到實踐、再從實踐到認識循環往復、不斷提高的過程了。
那么,投資心理與投資者對郵市的認識和實踐有哪些關系呢?心理學研究結果表明,這二者的關系非常密切,可以說保持健康的投資心理是投資者對郵市獲得正確認識和正確實踐的必要條件。良好的心理背景可以使投資者發揮更強的思維能力和更高的工作效率,對基本面、技術面、市場面所發生的變化做出及時、客觀、準確的分析和判斷,制定較為科學合理的操作策略并付諸實施。反之,惡劣的心理背景則對投資者的思維和操作活動具有很強的干擾和破壞作用,使投資者知覺范圍狹窄、思維活動呆板,難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導致判斷屢屢失誤和操作步調混亂。對于這兩方面的影響相信每一位踏入郵市的投資者都會有切身的體會。
投資者又如何培養和保持健康、積極的投資心理呢?筆者以為,要保持健康、積極的投資心理,首先要走出心理誤區,擺脫病態的、消極的投資心理。為此,筆者總結了對于一般投資者來說最重要的一些心理誤區,分別是:
誤區一:急躁。
急躁和缺乏耐心是很多投資者的通病。因為投資者入市買郵品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賺錢,急于賺錢和發財心切都是可以理解的,關鍵是急躁本身于事無補,反而有害。根據筆者多年的實踐經驗,“急躁”是影響投資成功的最大的心理誤區,而“耐心”則是投資者最優秀的心理品質。投資的目的就是著眼于未來的收益,投資的含義中就蘊含著時間因素,所以郵市投資需要時間,需要耐心。實踐表明,急于發財而追漲殺跌很難收到好的結果,反而容易出現操作失誤。看不懂的時候“以靜制動”就是最好的選擇。耐心等待,說不定你持有的郵品什么時候也會成為黑馬。
誤區二:貪婪。
貪本身并不是錯誤,適可而止、貪得有度就是會貪,不顧現實的貪得無厭就成了貪婪,就屬于心理誤區了。有一個比喻非常形象,投資就象吃魚一樣,要去掉魚頭、不要魚尾,只吃魚身足矣。如果不非得買在最低點,也不追求賣在最高點,那么郵市投資就是一件很容易也很自然的事情了。投資也和對弈一樣,舍棄一些局部得失而求得全局的主動和優勢才是明智的選擇。當點位已經很低的時候還只看到風險而看不到機會,或者在點位已經很高的時候還不知控制風險而盲目追逐利潤,只能是得小利而失大體,得局部而失全局,這都是不知適可而止和缺乏大局觀的表現。
誤區三:恐懼。
經過一些投資失敗的投資者往往會形成一定的恐懼心理,這是造成下一步投資失敗的一個重要的心理誤區。比如經過一次深度套牢的郵民在下次買入股票后就會變得比較敏感,莊家一震倉往往就驚慌失措、賠錢賣出了。同樣,剛剛在低位放掉一匹黑馬的郵民下一次也會變得比較惜售,從而很容易再錯失一次真正的出貨良機。
誤區四:從眾。
很多新郵民中存在著從眾心理,就是在自己拿不定主意的時候跟著別人走,你買我也買,你賣我也賣。這一方面可能與個人性格有關,另一方面主要是因為自己缺乏獨立見解,或者自己有一些分析也不敢肯定對,有一些判斷但心里還是沒底,還不如跟著別人走心里更踏實。殊不知,在郵市中,人多不一定勢眾,反而與相反理論相矛盾,當大家都搶著買進的時候大勢就到頂了,當大家都搶著割肉的時候大勢就到底了,所以從眾者往往是賠錢客。走出從眾誤區,就會體會到“曲徑通幽”的妙處和“眾人皆醉、唯我獨醒”的樂趣了。
讓郵市來的更猛烈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