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規矩才能成方圓(許明罡) |
發布日期:2007-9-27 10:51: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郵市多年來一直有炒新的“習慣”,而能將炒新發揮到極致的,恐怕沒有多少能超過《奧運吉祥物》小規格郵資片的。而這種炒作短短數周就將該片的“虛假繁榮”打回了原形,是值得深思的。既然知道炒新會帶來“覆頂”災難,那么為什么許多人又愿意“刀口上舔血”?這給管理層、投資者和集郵愛好者提出了問題,該如何把握好尺度,使郵市成為一個持續規范發展的市場? 管理層:無為與有為 大家都說中國郵市是個典型的“政策市”,政策面調控得當,市場就會出現較大力度的行情;失當,市場就會遭遇“冰封”。其實,“政策市”本身就暴露出管理層所存在的問題。作為一個投資市場而言,更應當按照市場規律運行,而不是靠政策調控,只有市場無法規范運轉,管理層才應通過調控手段加以“糾正”。對于郵市出現的種種情況,管理層基本上應該按照“無為而治”的思路對待,不要過于頻繁地通過政策引起市場的波動;但是,這種無為而治并不意味著放棄自身的責任有效監管,在該“有為”的時候管理層就應當“有為”。從《奧運吉祥物》小規格郵資片“鬧劇”之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發現,管理層在把握無為和有為的尺度上有明顯缺陷。其中最關鍵的就是發行政策始終難以達到“三公”要求,過于隨意。銷毀庫存,拖延相當長時間仍無準確數量公布,而《奧運吉祥物》小規格郵資片的發行期限又被隨意打破,所謂在郵政窗口敞開供應則隨著該片價格的飆升而成為一句空話,相反,炒作者手中的郵資片有相當部分來自各級郵政。當市場需要管理層“有為”的時候,管理層卻恰恰沒有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從源頭上為類似《奧運吉祥物》小規格郵資片這樣的“鬧劇”提供了表演的可能。 投資者:堅信價值規律 到現在筆者都始終沒弄明白,當有人宣稱“《奧運吉祥物》小規格郵資片的發行量只有10萬”時,會有那么多人深信不疑。發行公告從來沒有明確過發行量,相反,普通郵資片的性質和延長發售期限本身,就意味著該片的發行量恐怕遠遠不會止于10萬。《奧運吉祥物》小規格郵資片之所以讓那么多投資者承受套牢之苦,與其說是炒作使然,倒不如說是投資者并沒有按照價值規律辦事,忽視了其消耗和沉淀量甚微的客觀現實,最終害了自己。當炒新已經成為“頑疾”危害已經顯露無遺的時候,投資者也應當反思一下自己,在一系列的投資行為中是不是在“虛假繁榮”時湊熱鬧? 那些一發行就“上躥下跳”、成為炒作籌碼的品種,幾乎沒有一個能使投資者全身而退,相反,那些歷經歲月洗禮、在長期的郵市實踐中不斷沉浮、不斷消化的品種,總是一步一個臺階地走著自己穩健的步伐,它們帶來的收益率要遠高于那些短暫的“熱點”。 集郵者:捂緊自己的口袋 作為集郵愛好者而言,多花冤枉錢只是一個方面,關鍵是一旦當某個郵品成為市場炒作的籌碼時,往往也就意味著你能在郵政窗口買到的承諾變成了一句空話,你許多真實的集郵需求也就成為了泡影。 這種對興趣的傷害無疑是有很大殺傷力的。為什么集郵群體多年來大量流失,為什么許多人再也沒有了集郵的興趣?根本原因在于炒作使得郵品成為了一種把握不住的籌碼,相反,它原本的實用和收藏意義反倒削弱了,當新郵濫發愈演愈烈、收藏郵品的樂趣蕩然無存的時候,集郵也就成了雞肋。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