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郵政。我們所說的郵政應該是郵政管理局,在郵政商業化之前,它是郵政系統的財務領導者,但隨著郵政其他業務的展開,隨著中郵集團逐漸浮出水面,郵政管理局的地位越來越尷尬。郵政管理局既管不了郵儲銀行,也管不了快遞業務,更管不了郵政系統其它商業資產。而郵政系統中包袱最沉的一頭就是原有的投遞網絡的維護費用,錢讓新的幫派賺了,擔子還要老人來挑。郵政管理局是郵政系統中的政,而其他部分是郵政系統中的企。政企分離談何容易,說白了就是利益和包袱的分配。在混業經營時代,被模糊了的盈利和債務關系使得郵政管理局更希望安于現狀。而安于現狀的結果是政不象政,企不象企。郵政管理局何嘗不想讓郵票貼在每一封信上,何嘗不想讓郵票貼在每一件包裹上,何嘗不想讓郵票貼在ems上,做夢都想讓郵票可以象錢一樣存在郵儲銀行里,但實施上述需要成本,需要郵政內部的財務和分工重新界定,需要中郵集團向郵政管理局低頭。但如果企向政低頭,企業最終會走向沒落。政如果向企低頭,政可以含糊一些債務,可以得到一些好處,就象現在。郵人不能僅從有利于自己的角度看問題,也因該站在對方看看,這樣一來,如果有根本的利好出臺也不至于全然不知。
如果你是郵商。什么炒不炒新、有沒有操守是市場現象而非本質。郵商需要在一個疲弱的市場存活,就必須有一套不同尋常的方法或者是渠道。除非有持續不斷的熱錢涌入精品,使精品的收益長期穩定且大于新郵;或者發行體制出現根本轉變,否則炒新不可能止。在郵商眼中郵品永遠是商品,是用來盈利的工具,這一點與集郵者有根本的不同。郵商選擇郵品的出發點是能否在最短的時間里獲得最大的交易量和利潤率。郵商何嘗不想做善莊,但做善莊需要大資金、大毅力、大智慧。
如果你是成功的投機者。如果你在實業中獲得大量的利潤,如果你在中國歷次熱潮中成功逃頂。你會不會選擇郵市?答案在于郵市本身,第一,郵品到底是什么?第二,郵市能否產生持續不斷的賺錢效應?第三,郵市是否是一個健康且不斷壯大的市場?第四,郵市的游戲規則是否能逐漸做到公開、公平、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