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會臨近之時,中國郵界并沒有見到預期中的輝煌,反而每況愈下,基本上又回到了2006年春季時期的價格,這是不可思議而又是現實的事實。冷靜的剖析郵市殘酷的慘狀,其中還是有根源可尋的。按理說,從2005年至今的幾年間,我們也清楚的認識到郵票深幅打折和郵市低潮的根源在于郵政,為此,消費者沒有停止過一系列的維權申訴,各式各樣的招式都用過了,可郵政就是不愿意把郵票回歸窗口敞開銷售和使用,郵資憑證得不到應有的消耗,自然也就失去了增值的作用,郵票失去了自身的價值,花花綠綠的紙片,與一般的圖畫又有何區別呢?
這幾年,郵政體制改革,為此集中銷毀了庫存不良資產,也為郵市的復興燃起了希望。但是,集郵公司卻趁著改制和奧運的契機,繼續壟斷經營的生意,炒作新郵基本沒有消停過,其中也包括奧運題材的郵票、郵品,不計后果的傾瀉于市場,到頭來形成了新的套牢盤,郵政不從根源上出政策,別指望近些年套牢的有喘息的機會。就算心里又想繼續炒新,也沒有資金供其揮霍了。
今年這樣的市場形勢是任何人都沒法預料的,市場之低迷導致大部分近些年入場者逐漸離去,如此選擇也是迫于無奈,誰又知道郵政會把郵市折騰到何年何月呢?還是趁早退出為好。在這種情況下,郵票價格大幅回落也情有可原,畢竟郵票在短期內已經失去了值得投資的機會,誰也不會選擇虧本的投資項目,包括資本市場的投資。而這一切,都是郵政腐敗無能的結果,把群眾(上帝)都趕走了,還會有好的結果嗎?
我在以前的文章中反復闡述過,中國集郵事業的興旺與發展全在正確的方針路線和政策,郵票即便再好,郵政不把郵票當郵資憑證看待,郵票沒有充分消耗使用,郵票永遠還是花紙頭,任何參與短期的炒作都將付出沉重的代價。郵票沒有廣泛的收藏與投資賺錢效應,不會有廣泛的群體參與,酒好不怕巷子深,只要郵票有錢賺了,自然會引得社會資金峰涌而至,要做到這一點,關鍵還在政策。如果郵票還沒有回歸窗口銷售和使用,如果集郵公司仍然存在并繼續壟斷經營紀特郵票,如果郵票仍然沒有消耗和繼續打折,郵票也就失去了收藏和投資的價值,社會群體為啥子去收藏和投資郵票嘛???
目前市場這個局面,國家不會不知道,因此,至于郵市下一步怎么走,還要看政策怎么引導,市場要真正好轉,必須是郵市整體的啟動和呈現廣泛的賺錢效應,除此之外的結局,想必大家應該領略和心中有數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