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郵票發(fā)行與管理部門在政策透明度上有所加強,比如提前公布部分郵票圖稿、及時公布郵票發(fā)行量等,特別是今年,在“甲申猴”郵票發(fā)行不久就和盤托出其設計,印制和發(fā)行中的一些細節(jié)。此舉深受集郵者歡迎,郵市上也打破了死水微瀾的局面有所啟動。但是,相關部門政策的透明度與集郵者的期望值相差甚遠。
拿用郵者群體所傳郵寄包裹允許貼用郵票這—則消息來說,究竟是耶,非耶?筆者從郵政部門公開出版的報刊上看不到肯定的答復。2月22日,筆者在《集郵在線》網(wǎng)站上讀到一則消息,說北京某女士春節(jié)前準備回東北老家過年,行前欲將行李郵寄回老家,但受理郵局——北京某郊縣郵政局不予辦理,說是沒有看到可貼用郵票的公文,只是聽到過北京市郊區(qū)郵政局的電話通知。此類事筆者相信一定不會是僅此一例,在北京市郊區(qū)縣郵政局都不允許貼用郵票,到了邊緣地區(qū)執(zhí)行起來,其效果可想而知。就是這—項有關群眾用郵的政策,雖然沒有在郵政部門公開出版的報刊上報道,但由于網(wǎng)絡與其他大眾媒體的報道也較大地刺激了郵市。北京、上海兩地郵市上打折票折扣率從3折,到了4折或4折以上,打折票的市價漲了一成多。設想如果上述政策得到郵政方面的公開證實,那么郵政的誠信度是不是又有所提高,市場的復蘇是不是更快一些呢?
現(xiàn)代社會講究信息透明,講究互動。郵票發(fā)行與管理部門是一個大眾型公眾服務單位,在信息透明這一點上理應比其他部門做得更好一點。
作者:鐘炎時 來源:中國集郵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