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跟我提猴票,這些年猴票倆字聽得我耳根子都起膩了,行情好了,說什么猴票的示范效應,郵市肯定要漲到猴票那個份兒上;行情差了,說什么郵市肯定還會好,猴票不是照樣堅挺無比嗎?總之,不論好壞,猴票都能拿來作范例。初聽,還覺得振奮人心,聽多了,總覺得有點阿Q的意思。
猴票究竟是啥玩意?可能是郵市的—個神話、—個奇跡,可說到底,一點兒代表性都沒有,為啥?你見過有幾個郵品像猴票竄得那么高?你又見過幾個郵品能一直受到大家的歡迎?你說猴票能作為郵市的一個奇跡,我同意,可你愣是要把它抬高至典范的角度,打死我都不信。
我倒不是要徹底否定猴票的價值與意義,畢竟猴票的驚人漲幅為郵市的發展吸引了大量的人氣,也在低迷的時候讓投資者有了一點念想兒,但這決不意味著猴票就能代表郵市的一切。當然,這不是猴票本身的錯,而是我們中的許多人看猴票的角度不正確,當我們看到這一枚8分錢的郵票漲到了1500元、漲幅達到2萬倍的時候,可曾想到過它已經經歷了十幾年的消耗與沉淀?當我們在看到猴票廣受青睞、被大家熱力追捧的時候,可曾想到發行之初它同樣是乏人間津、被打入冷宮的?沒有充分的市場消化和實用消耗,沒有價值抬升后的價格走高,沒有認真研究市場的人士的大力挖掘,猴票恐怕永遠只能是那一只并不被人看好的“粉猴”,F在許多人提到猴票,眼里總流露出羨慕與貪婪的光芒,巴不得任何郵品在手里一過就能掙上個十萬百萬的,有野心不是壞事兒,可這野心也忒大了點兒。
所以,只要有人拿猴票說事兒,我準跟他急,猴票是一個神話,可我們中的好多人把神話當成了現實,猴票無形中產生了一種誤導作用,有時候會讓我們對郵市產生不切實際的幻覺,最終倒成了“猴子撈月”,這種“戀猴情結”如果始終不能被我們所淡化或者引導到正確的認識上,那么郵市肯定還會面對風險與挫折。
作者:蔡國寶 來源:信息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