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郵政局加大打擊低于面值銷售郵資票品的力度,究竟能對郵市產生多大的影響呢?
毋庸置疑,打擊低于面值銷售郵資票品的違規經營行為說明郵政已經對這一制約郵市發展的重要因素引起了足夠的重視,已經意識到此問題不解決,郵市就無法卸下沉重的包袱,同時,打擊低于面值銷售郵資票品也是對廣大投資者要求解決該問題強烈呼聲的積極回應,體現了扶持郵市發展的愿望,這些對郵市的發展而言都是積極的因素。
但在看到積極一面的同時,我們也不能過高地看待這一舉措的作用:低于面值銷售郵資票品問題的產生不是一年兩年的事,規模之龐大,范圍之廣泛,影響之惡劣,手段之多樣,都不是輕而易舉憑一次打擊行動就能解決的,這里面有兩個問題急待解決:
一是措施是否能落實的問題,禁止低于面值銷售郵資票品的規定不是第一次出現,對于這類違規行為,郵政部門早就三令五申,但由于牽涉到各級郵政自身的利益問題,多年來收效甚微,這里就有一個措施是否落實的問題,這次禁令的頒布,是否能在各級郵政得到切實的貫徹目前還不得而知,我們只能拭目以待;
二是政策調節是否能起效的問題。郵品一旦進入二級市場,就意味著要遵循市場的規律,要受到供求關系的調控,其價格是市場檢驗后定位的結果,正如打折票的出現,就是因為二級市場供需嚴重失衡所導致的。而禁止低于面值銷售郵資票品的規定是郵政對內的要求,雖然可以通過強行規定的方法使郵品低于面值銷售的情況有所改觀,但這些郵品一旦進入市場,是否能擺脫低于面值銷售的窘境這也是關鍵。如果說僅憑郵政對內政策的規定就能一下子解決市場上郵品低于面值銷售的問題,那么郵市的復蘇豈不是一件容易至極的事情了嗎?這一點值得引起投資者的注意。
雖然禁止低于面值銷售郵資票品的利好影響有限,也非根本推動力,但不可否認的是它對郵市而言畢竟是一次難得的機遇,以此為契機,如果郵政方面能夠進一步加大對郵市和郵品發行、銷售的管理力度,能夠善待郵市和投資者,能夠多從市場的角度出發考慮今后的政策,而市場方面能夠呼應郵政的良苦用心,投資者能夠理性看待郵市羸弱的現狀和良好的發展前景,能夠積極投身于郵市之中,那么,兩方面良性互動的結果,肯定會使郵市出現一定的轉機,郵市也將迎來又一次的發展機遇。但是上述種種離不開一個前提,那就是需要郵政和市場都把握這一次機遇,珍惜難得的發展契機。
摘自:集郵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