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奈之中,我們把2004年的郵市比喻為口香糖,起初還能嚼出許多香甜,但隨時間一長,越嚼越嚼不出味道。特別到6月中旬,市場以一種陰跌的方式日日下行,好不容易聚集起來的人氣,也在行情一日日下行中,無可奈何散淡時,這種局面,多少讓參與者感到無所適從:近也近不得,遠又心不甘。
看近兩個月的郵市K線圖,始終陰不陰陽不陽在做一些無聊的調整。“甲申猴”系列中,傳統(tǒng)大版本月最高70.80元,周五跌落至最低55元;跌幅在20%以上;套版張也從最高30.50元,滑落至現(xiàn)在的27.50元;另一款贈送小版也從29元陰跌至最低27元。2003小版領軍品種《青銅器》,本月最高時曾回升至43元,近兩日則不回頭跌至39元;《毛澤東》也由高點35元走低到31元;《崆峒山》則從40元跌到34元,《岳飛》從最高32元陰跌至28元。新問世的兩個品種,《孔雀》小版由最高29元落至26元,《司馬光砸缸》從高位30.50元滑落到28.50元,下跌幅度均超過10%。
在外部環(huán)境沒有發(fā)生變化的大背景下,郵市不進還退,毛病究竟出在哪里?
政策的疲軟:客觀評價,管理層為改變郵市現(xiàn)狀,做出了許多實實在在的努力,如前期出臺緊急封存“1992年至2001年紀特郵票”通知;近期郵票計劃調整,增發(fā)郵票但減少枚數的;本周電話會議再次強調打擊“低面值銷售郵資票品”力度等,在一定程度上,凈化郵市環(huán)境,也鼓動集郵者收藏投資的信心。但市場對政策習慣性反應遲鈍。原因兩方面,一是政策并非靈丹妙藥,對于積重難返的郵市,想一日兩日就能扭轉被動局面,不可能也不現(xiàn)實;二是市場對政策還要有—個觀察期,這個觀察,主要是指政策在實施過程的力度與深度。前期包裹貼用郵票舉措出臺,落實中就遭遇重重阻力,至今也沒有全面展開。政策實施不力,對郵市不僅產生不了效果,反而還會帶來副作用。另一方面,好政策敲山鎮(zhèn)虎,一力能抵萬鈞。相反,實施不力的政策,即使再好再多,也難起到積極作用。
資金的疲軟:4月下旬,有相當一部分資金大膽地殺入了郵市,本指望借郵市這只船,順風順水有個一倍兩倍的回報。殊不料,進來之后,當即遭市場無情一棒。從4月下旬到現(xiàn)在,市場一些強勢品種,高的縮水超過60%,低的也有20%的回調。其中《甲申猴》傳統(tǒng)大版在百元價位密集成交,如今落到58元附近,套死了多少資金,也套死了多少資金擁有人的膽略。短期賺錢效應,能呼啦啦引來大量場外流動資金,短期賠錢效應,同樣也會陰森森嚇退大量場外流動資金,郵市常規(guī)如此。資金疲軟,是行情疲軟的源頭。
人氣的疲軟:已經淡忘了很久的“郵市崩盤”話題,近些天被參與者再度提及。行情日下,人心惶惶,悲觀之情自然而生。人氣疲軟來自兩個方面,—是管理層政策接而再再而三出臺,但包括中國集郵總公司在內的經營單位,遲遲不做積極配合,依舊視郵市為抽水機,一有機會,就將五大三粗的水喉放下來。這是人氣對政策的失望;另一方面,好政策也遲遲觸動不了市場敏感的神經,反過來,幾乎每每有好政策亮相,行情就習慣性下行—步。好政策不能促動資金有效維持行情,人氣更無法不對市場深深失望。
與許多郵友在一起聊天時,覺得我們正陷入—個始終不能自拔的怪圈,本來信心十足對郵市前景充滿憧憬,但偏偏是在我們看好時,郵市卻走出相反的行情。如此一而再,再而三,不僅覺得自己無味,而且還有一種被對方戲弄的羞辱。
哎,這郵市,這在口中已經沒有任何味道的口香糖,下決心吐了它吧。
摘自:大江南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