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動了集郵者的“奶酪” 駱延峰
1月5日,是2005年首套郵票《乙酉年》發行日,當筆者和眾多的集郵者一樣,一往情深地趕到郵局領預訂的郵票時,卻被告知,郵票未到,只有少量的零套票供應預訂的版票,小本票均無貨可供,也無紀念戳聊以自慰。郵局競然唱起了空城計。這在西安市的郵票發行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因為有幾位國外郵友要首日封,只好借了別的預訂零套票的集體戶的4套票,才算解了燃眉之急。至于國內郵友的首日封,只好免了,咱也來個崇洋媚外,當一回“賣國賊”,真是一種恥辱。
1月8日,《西氣東輸工程竣工》郵票發行,大家又去取票,又是空城計,除了部分預訂的套票有,版票還是無。想做首日封,做夢!而且,預訂的《乙酉年》版票,小本票還是無貨可供。但是卻有一種卡書在賣,內有《乙酉年》小版票,小本票各一,郵票4套,售價50元。而當日,郵市上卻有《西氣東輸工程竣工》版票出售。筆者只好掏高價買了一版。
想一想,集郵者真可憐,自己先拿錢預訂郵票,都拿不到,郵政不是在拿集郵者當猴耍嗎?俗話說,拿人錢財,替人消災。連這點都做不到,還談什么為集郵者服務呢?郵票發行量那么大,市場寧可打折扣,也不供應預訂戶,道理何在?拿集郵者的錢財時笑瞇瞇,拿到手就變臉,正如魯迅先生說的:一闊臉就變。誰來維護集郵者的利益?
誰動了集郵者的“奶酪”?
大江南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