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淵羨魚”與“退而結網” 海 銘
大江南收藏
俗話說“與其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不論這話是否有道理,但對目前的郵市卻絕對有可借鑒之處。
郵市里的“魚”是什么?很簡單,就是那些新郵和次新郵。中國郵市多年來的實踐證明,“喜新厭舊”不是情感生活的專有詞,也是郵市的典型特征,市場往往對新郵和次新郵趨之若鶩,投資者絕大部分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這些郵品之上,這其中既有歷史的原因,更有現實的緣故,因為在郵市多年低迷的情況下,市場能量已經不足以支撐起整個大盤的運行,只有縮小范圍、集中力量進行運作,才有可能達到收益的目的,而相對來說,新郵和次新郵的市場屬性比較活躍,往往能夠吸引投資者的注意力,同時新郵和次新郵由于發行不久,各方面的情況都還不是非常明朗,借著朦朧運作,往往能達到出其不意的效果,而那些老郵品,大家都知根知底,誰的心里都有一本清楚的賬,想要實施運作、想要吸引大家參與實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而且新郵的價值和價格都處在一個不明朗的時期,想象的空間比老郵品大,因此,“喜新厭舊”既是現實的能夠獲得收益的機會,也是有著一定客觀條件支持的。
郵市里的“網”又是什么呢?也很簡單,就是那些老郵品特別是其中的JT板塊。JT板塊也曾經是郵市里的“魚”,只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條“魚”已經被新“魚”所取代,在投資者的心目中,已經不再新鮮,由于大家對這條曾經的“魚”都己經知曉底細,因此其活躍性確實是不及新郵和次新郵的,漸漸地,它就只能演變成一張在岸上靜靜晾曬的“魚網”。雖然風光不再,雖然得不到大家的重視,但是也有有利的一面,那就是在不斷的晾曬中,“網”上的水分被不斷地晾干,“網”上的缺陷也顯現無遺,當“魚”在大風大浪中艱難地求一線生機的時候,“網”則可以在岸上高枕無憂地等著大家去編結。
“魚”雖好,但也有投資上的缺陷,那就是它始終生活在郵市這個“水”里,水面既有風平浪靜的時候,也有波濤洶涌的時候,風平浪靜時,“魚”游得自由自在,生存的機率高、生存的質量好,可一旦遇上波濤洶涌的時候,“魚”恐伯就難以抵擋巨大的沖擊了,這就像現在的郵市一樣,市場波濤洶涌少有平靜的時候,“魚”也就只有上下起伏、難得安定的時候。至于作為“捕魚者”角色出現的郵市投資者,在這樣的大風大浪中“捕魚”,其危險程度可想而知,雖然也有冒險得逞的例子,可絕大多數還是“捕魚”反遭“浪打”的結局,其中的危險只有親身經歷者才能深切地感受到。這時候,“捕魚者”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仍然一個勁地站在岸邊觀望著大浪中肥美的“魚”,而忘了自己是否還應當做些什么,特別是那張被放在一邊、被人忽略的“網”。
如果“水”依然是動蕩不寧,還沒有到風平浪靜的時候,那么“捕魚者”是不是就毫無作為了呢?不是,“捕魚者”這時候就可以動手“結網”了,與其把大量的時間放在“臨淵羨魚”上,倒不如實實在在地先緊緊“結好網”,先暫時回避劇烈動蕩的“水面”,花大力氣把JT板塊這張“大網”扎結實了,等到下一次風平浪靜的時候,再把“大網”撒出去,那么不用花太大的力氣,“網”里必然已是收獲滿滿。而且對于“捕魚者”來說,現在在風浪中“捕魚”和在驚濤駭浪旁“觀魚”、“羨魚”都是有危險的,只有耐心地在岸上“結網”才是最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