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郵市違規日盛、郵市炒新惡習日盛之時,國家郵政管理層再下狠手,對郵市違規現象重拳出擊,在本月15日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紀特郵票銷售管理工作的通知”,在郵市引起很大反響,市場馬上借利好做出反應,市場參與者信心十足,03、04小版張買盤極度活躍,在本周初許多郵品就都仰頭向上,處于蓄勢上升的態勢。
可以說郵政管理層如此良苦用心意在遏制郵市違規現象的泛濫,意在為日漸好轉的郵市注入“鎮靜劑”,意在使郵市真正在政策調控下走出低谷,意在為促使市場的健康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通知的出臺無疑是管理層在郵市高懸“上方寶劍”,真乃順民意、應民心之舉,郵民、郵商無不拍手稱快。
然而,在通知下發以后,筆者近聞一些地方集郵公司竟“冒天下之大不韙”,置郵政管理層下重手整治郵市違規行為于不顧,置全國廣大郵迷的利益于不顧,置自己的責任和肩上的“烏紗”于不顧,利欲熏心,貪婪成性,膽大妄為,繼續頂風作案,使持續向好的郵市再度處于震蕩,使參與郵市投資者再次喪失信心。面對郵市的“蛀蟲”,我們郵政管理層是該高儆“利刃”的時侯了,對此行為我認為不僅僅是罰款就可以解決的問題,罰10倍、20倍又有何用,僅僅以罰代管對違規者不能傷筋動骨,他們也根本沒有什么損失。因為他們本身就是用國家印制標有面值的郵票,用面值換取幾倍、數倍的利潤,罰他們幾個錢算什么,因為他們賺取的錢本來就不是他們自己的,他們是“空手套白狼”,連本錢都不用,罰他們的錢是我們廣大郵迷的血汗錢,他們怎么會心疼?
同時,即使摘取他們的“烏紗帽”也不算是對他們最嚴厲的懲罰,也不能平民憤,摘取他們的“烏紗帽”也是太過便宜了。我認為他們罪該判刑,甚至是判個10年、20年的也不是不可以。他們如此放貨,無疑于是一種新型的“腐敗”,是一種變相盜取國家的財產變賣得利,他們的行為和“車匪路霸”、“攔路搶劫”之徒又有什么區別,甚至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其危害是無窮的,于國于郵市于郵迷都百害無一利。他們這種以損害國家利益、損害郵政聲譽和郵迷利益的行為,簡直是對市場有限資金最瘋狂的驚奪,導致的影響是極為惡劣的。
也許有人會說,如此定性是不是嚴重了?不就是放點貨嗎?不就是幾張郵票嗎,收藏品值得上綱上線嗎?怎么不可以上綱上線呢,大家應該知道,郵市是我國參與人數最多的市場,1997年曾經號稱2000多萬的集郵大軍,2000多萬人集郵是什么概念,可以說集郵投資在當時也是關系著老百姓的經濟命脈。由于郵市的誕生,才有了國家集郵公司得以繼續維持發展,可以說是我們的郵迷養育了郵市,養育了地方集郵公司的工作人員,我們可以說是集郵公司的衣食父母也不為過,是他們的上帝。試想,如果郵市低迷,沒有郵迷、郵商的存在,你們集郵公司何談放貨,放給誰,你們談何發高薪,養家人,難道你們還不該醒悟嗎?難道還不該讓利于民,以民養市,以民救市嗎?
所以,我們的郵政管理層不能再袖手旁觀了,不能再有任何偏袒之心,要徹底對其行為給予懲處,發現一個處理一個,要嚴懲,要重懲。如果再任其“黑手”無休止地在市場繼續“掠奪,再任其肆無忌憚地違規放貨,那么我們的郵市恐怕真的要崩盤了,我們的“鐵桿郵迷’,也將流失殆盡,到那個時候再“亡羊補牢”就沒有了意義,所以我們要從現在說起,從現在做起。既然政策已經下發,那么我們就要落實,我們就要針對賺取不良利益的違規者,高儆政策“利刃”,斬向郵市的“黑手”,要“殺一儆百”,真正給那些已經放貨違規者一個鐵的教訓,給那些想放貨、準備放貨的公司一個警示,真正凈化我們的郵市,還郵市一個明凈而亮麗的空間,使我們的郵市在國家管理層的調控下繼續向好,繼續在牛市的道路上行進。
作者:魯順江[來源:大江南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