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有引導是不夠的 俞 敏
伴隨著國家郵政局有關負責人關于“郵票不是投資對象”“反對炒作新郵”的講話,郵市進入了新的一年。俗話說“一年之計在于春”,如果沒有理解錯的話,有關負責人的講話應該是希望郵市在盡可能短的時間里走入正軌,那么,在郵市新一年的開端之際,是否能夠將講話精神落到實處,為2005年的郵市開個好頭,這就很有可能會決定今年的郵市軌跡。
相信大家都清楚炒作對郵市所造成的現實危害和長遠危害,相信誰都贊同將尚不成熟的中國郵市引入良性發展的軌道是郵市長期發展的要務,同時我們也相信國家郵政局負責人的講話是真心的,只不過我們現在更加期待的是配套的措施,因為郵市光有引導是不夠的。
回顧郵市這些年來的發展,郵政主管部門口中出現的“聲音”多不勝數,特別是在郵票成為炒作對象以后,有關部門更是在許多場合以不同的方式表達了反對炒作的意思,試圖通過其權威性來引導市場向著理性的方向發展。但現在看來,這些政策與措施要么沒有抓住癥結要害,要么沒有貫徹落實,總之收效甚微,有些甚至到了可以忽略不計的程度,這不僅是政策的失敗,更是盲目相信、盲目依靠引導的結果。
誰都不能否認引導對于市場的重要性,有力的引導能夠統一思想,起到積極的推進作用,但引導又確實是務虛的,在沒有足夠的保障、沒有有效的配套措施、沒有措施堅決落實下的引導是蒼白無力的。雖然有關部門認為郵票不是投資對象,但郵市這些年來的發展又讓幾個人能相信郵票不是投資對象呢?在木已成舟的情況下再說引導大家“郵票不是投資對象”“反對炒作新郵”,無疑是沒有多大作用的。所以,要想正確引導市場,要想讓自己的理念能夠為市場所接受、所遵守,筆者認為必須做好三件事:一是要客觀看待現狀,正視問題及產生的原因,看到郵市之所以如此,既有投資者對郵市認識上的誤解與偏差,在理念上的短視與急功近利,也有有關部門方法不對路,法規不健全,管理不到位的原因。二是引導必須務實。一方面要以現實可行的措施加大對市場炒作現象的打擊力度;另一方面則要從新郵發行、發售、管理等方面著手,細查內部管理上的漏洞,嚴密監管并切實懲治郵政內部的違規行為,保證從源頭上封堵炒作的產生,這兩方面缺一不可。三是積極推動集郵事業的發展和集郵隊伍的建設,培養壯大郵品收集和投資群體。從而將高高在上的“引導”分解到底層、分解到細處,真正起到引導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