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一臺播出的文章
郵票版票的發行應以人為本
--------------------------------------------------------------------------------
http://www.jiyou.net 2005-2-24 9:40:35 中國集郵報 駱延峰
今年發行的《西氣東輸》郵票,4套一版,小巧玲瓏,但是,只訂套票的就必須破版,以示區別。而發行《臺灣古跡》郵票時,這是2套一版的版票,發行部門又說可以不破版。結果,訂版票的集郵者也有意見,認為預訂套票與預訂版票沒有區別,損害了他們的利益,以致具體實施新郵發行的各地(市)級集郵公司受到集郵愛好者的紛紛指責,備感無奈和委屈。
回顧自從2003年郵票開始發行大小版形式以來,有關發行與收藏的矛盾就不斷出現。特別是在2004年,由于部分郵票的版式出現了新的變化,出現了大版票比小版票小,大版票的設計優于小版票,對于部分預訂套票者所訂的票剛好出現一個整版時,郵票公司仍然采取破版的形式出售給集郵者,集郵者意見很大。集郵者認為是破壞了郵票的完整性,而集郵經營部門認為是為了預防市場炒作擾亂集郵經營。為解決矛盾,國家郵政部門在2005年實行郵票只有一種版式,并實行版票預訂的方式。但是,由于是一種版式,在出現套票版時,就出現了預訂套票的與預訂版票者無區別的問題。為此,發行部門又實行了破版出售的辦法。結果,預訂套票的集郵者又認為破版破壞了版票的設計。
造成這些問題的根源,就在于郵票發行部門政策的制定缺乏透明度,使集郵者不能及時了解政策精神,不知曉決策者的用意;同時,又由于決策過程缺乏廣泛性,只是行業內部的規定,不符合市場化的運作實際,沒有廣泛聽取集郵者的意見,必然使這些規定不適應集郵的需要,反而造成了新的矛盾。其實,預防市場炒作應該從根源著手,也就是說從郵局內部整肅違紀行為。因為郵票是壟斷經營,集郵者不會有貨源;而不是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在集郵者身上煞費苦心。
我們經常講要以人為本,但是要真正做到以人為本并非易事。先進完善的市場體系是為了更好地適應人的需求。集郵活動是一種業余文化愛好,是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之一。而要滿足這種需求,就得時時刻刻把以人為本放在第一位。
黨和國家正在大力推行聽證制度,即凡是關乎人民群眾生活的大事,在制定政策前都要認真聽取群眾的意見,從而使政策的制定更完善,更透明,更好地服務于群眾,預防出現新的矛盾。
在市場經濟環境中,許多商家為更多地贏利,也花錢請消費者提意見,以便使自己的商品及銷售方式更適合市場需求。負責集郵經營的國家有關部門和各級集郵公司,為什么不能這樣做呢?我看問題就出在體制和觀念上,最起碼缺乏換位思考。
雖然國際慣例的郵票發行幾乎是一種版式,我們也是與國際接軌,但是,每一個國家的實際情況有差異。國外的郵票發行幾乎很公開,郵票能真正應用于郵政,而我們的實際情況是:通信與集郵郵票的發行和銷售都是分開的,人為地將郵票分為集郵用與通信用兩種,而且集郵郵票必須通過預訂才能獲得,并不在郵政窗口出售,同時郵票的預訂主要是按年預訂,集郵者基本沒有選擇權。而在國外,郵票的發行和銷售不僅公開透明,即使預訂,完全可以分次有選擇地根據自己需求與喜好預訂。我國在這方面還沒有真正地接軌。
郵票的發行,要因地制宜,符合自己的國情。就說這一種版式問題,人家國外從選題、發行、設計上,就始終貫穿這一思想;而我們在這方面,有許多條條框框的限制,設計風格也大相徑庭;同時,從環保角度看,破版也是一種資源浪費。既然郵票分版票預訂和套票預訂兩種,那就最好有所區別:發行不加邊框設計的大版票和有藝術價值的小版票。這就可以避免目前破版供應造成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