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修建于兩千多年前的戰(zhàn)國時代,自建成至今一直發(fā)揮著巨大的作用,而且灌溉面積不斷擴大,效益越來越好,是世界迄今為止年代最久、最偉大的水利工程。
郵電部1991年發(fā)行T156《都江堰水利工程》特種郵票一套三枚,其中第一枚“魚嘴”,采用鳥瞰的視角,遠景構圖的方法,將都江堰的全景展現(xiàn)在人們的眼前,使觀者能了解工程的全貌。但此票的畫面實在叫人看不懂,請看此票岷江水經(jīng)魚嘴分流后,一部分流向內江(票面圖左下方),繞過金剛堤又匯合到了一起,回到岷江干流。使人越看越糊涂,到底江水是如何分流的,又流到了什么地方,真的看不明白。
直到2003年筆者去都江堰旅游,才將此困惑解開。原來岷江水經(jīng)魚嘴分流后,分為外江(干流)內江兩部分,內江水經(jīng)飛沙堰消除泥沙后,經(jīng)寶瓶口入灌溉渠,流向廣袤肥沃的成都平原。郵票上顯示的流回外江的水道,是飛沙堰溢洪道,此處是一條水較淺的堰,起消除泥沙和分流洪水的作用。還有一條人字堤溢洪道,郵票上也未顯示。更嚴重的問題是內江主流出水口寶瓶口及此處的內江,票上跟本看不到。這就難免讓觀者看不懂,難以理解。
以筆者之見,畫面即是俯瞰工程的全貌,寶瓶口又是此工程的關鍵部分,即是從票上所處的角度實際上看不到,在設計郵票時也應做些處理,充分顯示出來。這樣觀者才能看懂,知道寶瓶口的位置(應在郵票圖左端偏上小山的位置),看清全貌及這項偉大工程科學巧妙的設計,從而讓人們充分領略我們祖先的科技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