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紙幣專版 > 正文
         
        第一套人民幣研討會 老工人講述人民幣面世故事
        發布日期:2006-3-12 18:50: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北京市錢幣學會常務理事、收藏愛好者劉文和正在展示全套第一套人民幣。本報實習生甄宏戈攝

        9月1日下午,由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主辦的“第一套人民幣專家研討會”在九華山莊舉行。來自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北京市錢幣學會的專家以及來自全國各地的紀念品收藏和投資人士參加了此次會議。一位收藏愛好者在會上展示了全套62張第一套人民幣真品,這是收藏愛好者第一次公開展示全套第一套人民幣。


        在北京印鈔廠工作50多年的老工人張忠也參加了此次研討會,他向記者講述了第一套人民幣面世過程中的一些故事。

        劉文和是北京市錢幣學會常務理事,他說,他收藏第一套人民幣始于1993年。“當時,臺灣收藏家李庚申集齊了整套第一套人民幣并出版了一部圖集。此后,第一套人民幣的收藏熱潮開始在國內外掀起。”

        劉文和說,第一張人民幣于1948年4月開始設計、審批,設計者是原晉察冀邊區銀行的王誼久和申乃鏞,他們也是第一套人民幣的主要設計者。1948年11月,第一批人民幣在原晉察冀邊區銀行印鈔廠印制并發行。

        在第一套人民幣中,共有12種面值,最小面值為1元,最大面值為5萬元。

        “發行的第一張人民幣是編號為‘IIIIII00000001’的50元券。這張人民幣被中國人民銀行的創始人之一石雷先生收藏。”劉文和說,前幾年曾有人出價50萬元向石老求購,被石老拒絕。

        老印鈔工人回憶第一套人民幣故事

        張忠老先生今年76歲,從1949年3月開始在北京市印鈔廠工作。作為一名工人,他曾親歷第一套人民幣的印刷工作。

        1990年退休時,張忠已是北京市印鈔廠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退休后,他又被廠里返聘從事廠史研究工作。

        研討會后,張忠向記者介紹了一些第一套人民幣面世前后的故事。

        為什么票面上沒有毛主席像

        在設計第一套人民幣時,設計者原本計劃將毛主席的頭像印在人民幣票面上。

        “得知此事后,毛主席說,人民幣是屬于國家的,是人民政府發行的,而他是黨的主席,這樣做不合適。于是,第一套人民幣中沒有出現毛主席頭像。”張忠說。

        張忠說,為體現人民幣屬于“人民”的主旨,第一套人民幣設計小組還趕制了許多反映人民生產生活的圖案作為票面圖案。

        為什么會有62種版別

        在第一套人民幣的印制過程中,各地印鈔廠共采用了7種印刷技術,最終出現了62種版別,這在幾套人民幣中是最多的。在第一套人民幣中,100元券有10種不同版別,是版本數量最多的。

        張忠說,第一套人民幣在面世初期帶有“戰時貨幣”的性質———“解放軍打到哪里,人民幣就跟著發行到哪里。”

        當時,黨中央要求第一套人民幣發行50億元,但由于各地能力有限,能夠設計版式的只有北京印鈔廠和上海印鈔廠。

        “由于還是戰爭時期,我們只能有什么版就用什么版,有什么材料就用什么材料。”張忠說,為了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北京印鈔廠在北京市找了3家信得過的印刷廠幫忙印制半成品,但總量還是難以滿足需求。

        在發現印量達不到解放形勢的需求,而華北地區的印鈔廠已達到印量極限后,1948年底,上級決定,由佳木斯印鈔廠印制面值為1000元的人民幣半成品。

        “當時統一規定,在人民幣正反兩面上方印制董必武題寫的‘中國人民銀行’字樣,但佳木斯印鈔廠那邊沒有這個資料。最終,由該廠工人仿照董老的字體自行設計了略顯臃腫的‘中國人民銀行’字樣,印在1000元人民幣的正面。”張忠說。

        第一版1000元半成品印成后,為避開國民黨軍隊的封鎖,采用了陸路加海路的方式運抵山東,再由陸路送往石家莊印制號碼。由于信息傳遞不暢,這一版的人民幣把阿拉伯數字的編號印在了左側,把羅馬數字的“冠字”標碼印在了右側,這也與其它版別的第一套人民幣相反。另外,由于佳木斯印鈔廠也是就地取材,所以這一版1000元券的長寬比例與其它版式不同,略顯狹長。

        “解放軍解放一地后,都會在當地尋找印鈔廠印制人民幣。”張忠說,進駐各地的印鈔廠前,軍代表都隨身攜帶北京或上海印鈔廠提供的人民幣版樣。進駐之后,印鈔廠將版樣復制并開始印制。

        與佳木斯印鈔廠的情況類似,第一套人民幣在全國各印鈔廠都受到了戰爭和當地條件的影響,而出現不同的版別。

        張忠說:“受到紙張和油墨數量的限制,每批紙張和油墨用完之后就得換一批完全不同的紙張和油墨。此時,就不得不重新設計新的版式來配合這些材料。就這樣,第一套人民幣出現了62種版別。”

        為什么采用民國紀年

        在第一套人民幣中,票面正面采用了中華民國紀年方式,在背面采用公元紀年。

        張忠說,第一套人民幣從設計上徹底清除了半殖民地色彩,凡帶有殖民地色彩的圖案和文字一律不采用。第一套人民幣上沒有印制任何英文字母,也是出于這方面的考慮。

        此外,為了不突出個人,也沒有在票面上印制行長簽名。

        張忠說,第一套人民幣發行于1948年,由于解放戰爭尚未結束,所以第一套人民幣在票面正面采用了中華民國紀年方式,在背面采用公元紀年。

        新中國成立后,中央政府于1950年8月開始設計第二套人民幣。但由于當時新中國面臨經濟封鎖,可用資源有限,第二套人民幣直到1955年3月才開始發行。所以,從新中國成立到1955年5月第一套人民幣全面停止流通期間,新中國不得不繼續使用印有“中華民國”字樣的第一套人民幣。

        專家提醒

        收藏時應防假鈔

        北京市錢幣學會副秘書長李志東告訴記者,由于第一套人民幣版別多、發行量和存世量少,所以其收藏價值很高。

        “由于收藏價值高,又很少有人見過真品,也很少有人詳細介紹過第一套人民幣的特點,所以市場上經常有群眾上當受騙。”李志東說,由于錢幣制版印刷技術較為復雜,因此,第一套人民幣在流通期間并沒有出現假幣。但是,近幾年卻有人造假。

        “曾經有一個收藏愛好者告訴我,他在河北以8000元買到了一整套的第一套人民幣。我當時就認為他買的很可能是假的。事后證明,他確實受騙了,人家賣給他的是從書里剪下,然后夾在塑料包裝里的票樣。”李志東說。

        “由于受當時的條件所限,第一套人民幣紙張差、油墨差。現在這些材料幾乎沒有了,所以假鈔和真品的差別是很大的。”李志東說。

        李志東說,人民幣很適合大眾收藏,收藏愛好者可以從第三套人民幣起開始收藏:“現在,集齊第三套人民幣大約要花費2000多元,集齊第二套人民幣需要兩三萬元。如果想要收藏第一套,最好還是請專家給予指導。”

        來源: 京華時報 [align=right][color=#000066][此貼子已經被作者于2006-3-12 18:50:29編輯過][/color][/align]
            匿名發表·
        評論內容:
        (最多300個字符)
          查看評論

         上一篇:萬元美鈔 難得一見 下一篇:交子誕生地再起爭論

        相關新聞

         

        焦點圖片
        奧運后,奧運紀念鈔幾 奧運紀念鈔遭莊家空炒
        最新資訊

        ·金價反彈餡餅還是陷阱?理財師:近期具
        ·9月25日集幣視點(本站專稿)
        ·地球上最為奇特的動物 
        ·女人在婚姻中需跨越的幾道坎 
        ·女人在婚姻中需跨越的幾道坎 
        ·夢幻島酒店告訴你什么才叫奢華
        ·明星股民踩中雷曼地雷 李嘉欣虧掉一個
        ·4300年的英國“巨石陣”之謎被破解(圖
        ·秀美迷人靚妹妹
        ·極致美女林娜 [13P] 

        經典美圖

        4300年的英 秀美迷人靚 極致美女林
        美女自拍寫 過癮!你能 孫菲菲最新
        閉月羞花 百年成妖, 售樓小姐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廣告服務 | 委托買賣 | 意見建議 | 友情鏈接 | 網站導航
        Copyright©2008 JiBI.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集幣在線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