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人物系列金銀幣:需要對人物有深層的認識,認識了以后還需要對人物有敬仰之情,才會有收藏人物金銀幣的愿望。收藏名勝古跡:需要有詩人的浪漫情懷才能激發欣賞的情趣。
收藏稀有動物:需要趙忠祥對動物世界的熟悉程度……….,讀老布寫的“我與三版紙幣”,我幾度哽咽,因為只有這種透過自己的現實生活來感受收藏意境的文章才能感化我這種投機倒把,不懂收藏的俗人。
偶現再也來寫寫“我與人民幣”雖然是灌水貼,不過也是真實的故事,哈哈……….
雖然生在80年代,但我的童年并不富裕,記憶中我玩過的唯一的玩具就是一只塑膠的長勁鹿,身上最有錢的時候就是擁有幾張金卡車,不過那個時候一張金卡車就可以到商店買一粒糖,記得那時候的百貨商店里有幾個很大的玻璃柜子,有一陣子,那個陳列糖的玻璃柜子,玻璃碎裂了一點,那個小洞和我的小手差不多大小,但是五歲的我還是拿出了一張金卡車通過營業員買了一粒糖。母親從饑荒年代走過來,對生活很節儉,小時候向她要一毛錢都需要理由,87年父親做農富產品的生意,常常在鄉下收購生的農富產品回來加工,身上每天都有很多零錢,我就常常私下用買鉛筆、買本子的理由向父親要點零花錢,有時一毛,有時兩毛,最多的時候就五毛,總的來說,7歲比5歲要有錢的多了。
后來我離開家里,住在學校,每個星期都由母親按時給我生活費,也許是她以前太苦了,所以無論日子過的好壞,總是那么節儉,從來不會破例奢侈一回,我的童年和少年時代最渴望要的一件東西,就是擁有一條牛仔褲,即使是過年,母親也沒有滿足過我。90年代初,我每個星期在學校的生活費只有15塊錢,那簡直就是只夠伙食費,幾乎沒有買零食的錢,只有偶爾買一兩根冰棍,不過我從小就善于處理人際關系,我在學校里買幾張郵票,到處給遠在他鄉的姑姑、哥哥寫信,抒發我對他們想念之情,然后姑姑和哥哥每次在回信的時候就在信封里裝上20元或30元的寄給我,這些錢我沒有向母親匯報,因為我知道,如果匯報就會被沒收,然后哥哥還要挨罵。
再后來我上高中, 17歲,我有身份證了,我可以開始賺錢了,我暑假和同學去大酒店當服務員,端盤子,一個月工資800百,兩個月1600,那時候賺錢的欲望不是因為要滿足物欲或是對人民幣本能的追求,而是因為希望自己盡可能的不向家里開口要錢。初衷如此,但幾年的暑假短工,我端過盤子,賣過茶葉,在大街上發傳單,碰到四星酒店,還給培訓上幾個星期,雖然是端盤子,但也要被培訓,被管理,雖然是賣茶葉,也需要推銷技巧,我通過打短工磨練了我自己。
20多年,在中國新經濟的環境下,只要自己努力一點,日子過的總是越來越好,我們越來越會賺錢了。這個周末,深圳來了四個朋友在廣州淘寶,周六晚上去泡吧,俊男美女如云,衣冠華麗,滿桌洋酒,我們告別了從前把飲料藏在口袋里去奔迪的日子。周日我們沖到站前路,走進高檔時裝批發商場,批發老板看我們不像個來批發的,就丟下一句話“概不零售”,我們就大聲的對他說,這個款給我來4件,(因為我們是品味相同的4個人一起上),雖然我們目前不能去西武百貨,但也可以走出批發市場的時候托著一大袋子淘寶的收獲。現再金銀幣市場有什么黑馬,也可以騎一騎,雖然騎的不多,騎的不久,但也算騎過吧。
人民幣與我的生活息息相關,我對它沒有很強的占有欲,但會把好號碼的人民幣收藏到我的相冊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