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交通銀行末版券 |
發布日期:2007-3-1 14:51: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中國商報 楊曉時 清代末期,我國的錢莊漸趨沒落,而外國銀行在中國的許多重要口岸和城市設立了不少分支機構,從1845年至1893年先后在華設立的銀行就有17家。1897年后,中國人開始自辦銀行,如中國通商銀行、信成銀行等,但勢單力薄,很難與外國銀行抗衡。
清廷在1905年雖成立了戶部銀行(后改稱為大清銀行),但作為當時中國的中央銀行也未能很好地發揮作用。外國銀行通過多種方式壟斷了中國的國際匯兌,主宰了中國金融業,掠奪中國經濟。1907年主管輪、路、電、郵四政的郵傳部尚書陳璧上奏慈禧太后、光緒皇帝,擬以郵傳部所管的“四政”收付及結算為基礎成立交通銀行,以便利交通振興“四政”,也輔助中央銀行推行國幣和辦理國際匯兌,外可收回利權,內可增強國力。
1907年12月8日(光緒三十三年十一月四日)奏旨依議,當即由郵傳部實施籌建擇吉日開張。其性質為官商合辦的股份制商業銀行,但具有部分中央銀行職能。1928年11月南京國民政府令其總行遷往上海并繼續發鈔。1935年國民政府實施法幣政策時,交通銀行為法幣發行行之一。1942年6月,國民政府宣布自同年7月1日起發鈔權集中到了中央銀行一家后,交通銀行停止發鈔。這樣交通銀行自1909年至1942年計有34年的發鈔歷史,是我國近代史上發鈔時間最長的銀行。
交通銀行在34年的發鈔史中,先后發行過銀兩券、銀元券、小銀元券、輔幣券、國幣券、法幣券、銅元券等各種版別,據統計,交通銀行僅在民國時期就發行過351種版別,如加上宣統年間發行的,共有400種左右。交通銀行紙幣圖案大部分為輪船、火車、橋梁等,很有特色,信用也很好,既流通廣泛,又在停用時回收認真負責。故今除法幣券存世量略多一些外,其余各版別存世量都較少。其中1942年(民國三十一年)版100元券屬交通銀行末版券(見圖),因該券印成正要發行時,民國政府宣布自1942年7月1日起紙幣發行集中到中央銀行一家,所以該版紙幣僅在發行總庫中,極少數投入市場,其余未及發行的全部消毀,已發行的極少部分也都在同年7月1日起回收,今交通銀行末版券成了該行鈔票的珍稀品。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