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花綠綠的紙分幣將隨著兒時的糖果、冰棍一起封存在人們的記憶中。按央行要求,紙分幣從本月起停止流通。昨天是紙分幣退市的第一天,記者走訪了多家銀行網點,發現前去兌換的市民寥寥無幾。
第二套紙分幣退市
據悉,央行去年9月發布公告,決定從2007年4月1日起,停止第二套人民幣紙分幣在市場上流通,具體分別是1953年版的5分紙幣、2分紙幣和1分紙幣。
1948年12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成立至今,我國先后發行了5套人民幣,由于第三、四、五套人民幣均未發行紙分幣,所以第二套人民幣紙分幣的退市,標志著紙分幣徹底退出市民生活。銀行表示,若市民持有第二套人民幣紙分幣,可到央行指定的金融機構進行兌換。此外,第二套人民幣的硬分幣繼續流通。
兌換者寥寥無幾
“你是今天第一個來咨詢兌換紙分幣的人。”昨日,當記者以市民身份咨詢紙分幣情況時,市工行大連路支行的工作人員稱,以前很少有市民到該行兌換紙分幣,也沒有市民拿角幣換紙分幣。
記者隨后從工行、中行了解到,自從央行宣布紙分幣從本月開始退市起,很少有市民拿著紙分幣前去兌換,即使有也是少量的殘缺紙分幣。
“平時有紙分幣嫌麻煩就在超市買東西的時候花掉了。再說即便有也就幾分錢,不值得專門往銀行跑一趟。”章女士的話代表了很多市民的心態。
銀行現在也缺紙分幣
在中行飛虹路支行,記者剛要進門就被一位市民攔住問道:“紙分幣有嗎?”細問之下,這位原來是錢幣愛好者。
“今天是休息天,我特地到家附近的銀行轉轉,看看有沒有人來兌換紙分幣的,可是跑了10多個網點都落了空。”李先生是位錢幣愛好者,憑他的直覺,退市的貨幣肯定升值潛力無限,原以為在銀行“守株待兔”能得償所愿,沒想到落了空。不過,懊惱過后李先生并不死心,他表示,只要有空,他還會到銀行尋覓第二套人民幣紙分幣的蹤跡。
對于那些想到銀行“以整換零”獲得紙分幣的市民,銀行表示,無法滿足市民的收藏愿望。因為各銀行現在也缺紙分幣,一方面央行不再給各商業銀行配送紙分幣,另一方面銀行又沒回收到大量的紙分幣。據了解,現在以分幣算賬的交易很少,只有銀行計息時會用到分幣。
“長號碼”更有收藏價值
那么紙分幣真的奇貨可居嗎?上海錢幣收藏專家孫仲偉告訴記者,同樣是紙分幣,價值卻大不相同。
他介紹,第二套人民幣中的紙分幣,發行存在兩個不同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從1953年到上世紀80年代初,紙分幣全部印有羅馬冠字頭和7位阿拉伯數字,俗稱“長號碼紙分幣”。
來源:東方網
第二階段是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紙分幣發生了微小的變化,取消了7位阿拉伯數字,只保留了羅馬冠字頭,俗稱“無號碼紙分幣”。
正是這個微小的變化,決定了紙分幣的收藏價值。“長號碼紙分幣”存留下來的相對較少,所以其價值高于“無號碼紙分幣”。不過“無號碼紙分幣”也具有一定收藏價值,但要全部收集到所有冠字號碼的紙分幣才有更多升值空間。